文丨陈景圣
4月1日,台湾民进党民代再度占领立法机构主席台,民意机构再次陷入瘫痪。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岛内政治沦为笑剧的背后,是民进党政权在国际挤压与民生困境双重压力下的自我失控与集体癫狂。今天的立法机构,早已不是民意殿堂,而成了民进党操弄政争、掩盖失败的马戏团。
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一语中的:民进党把民意机构“布置成刑场、灵堂”,玩的是政治霸凌,演的是权力独角戏,耍的是岛内人民的尊严。这些自诩为“民主守护者”的绿营政客,此刻却将议事大厅变成喊打喊杀、拳脚相向的斗兽场,其丑态,举世皆见。
这场荒唐的“主席台大战”,不仅是民进党自我撕裂的写照,更暴露出其心虚失势的本质。所谓罢免案,不过是民进党对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无法掌控后的政治报复;所谓“肉票绑架”,实质是拿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为棋子,转移施政无能的焦点。民进党为了巩固残存的政治控制力,已不惜摧毁体制本身。这种毫无下限的政治操作,不仅不会赢得尊重,反而加速自身崩溃。
今天的议事空转、议长罢免闹剧,不过是民进党持续搞“台独”、“反中”、亲美战略失败后的政治回光返照。对内民怨沸腾、经济困顿、通膨高企;对外处处碰壁,被美日当棋子被割韭菜。民进党玩不转政务了,便玩罢免、玩抗争、玩政治斗争。
但更荒谬的是,赖清德与卓荣泰一边高喊“拼经济”,一边指使党团在议会拖堂、演戏,刻意冻结预算、拒绝解冻,目的就是累积“国会不作为”的假象,好在所谓“罢免韩国瑜”的政治算计中为自己铺路。但人民不是傻子,从1月预算通过至今,无一部门主动提案解冻,这不是行政低效,而是政治阴谋。“谎言台湾”四字,已精准勾勒出当前民进党施政的全部真相。
他们口中的“改革”,不过是进一步消灭在野声音的借口;他们声称的“民意”,不过是为民调下跌找台阶下的托词。讽刺的是,越是如此粗暴清算异己、操弄罢免、制造分裂,民进党的公信力就越加破产。
事实摆在眼前。台民意机构如今已不再是代表人民意见的殿堂,而是沦为政党角力的秀场。议事程序被拖延、重大法案遭搁置、民生议题无人关心,而绿营代表却日日守在主席台“演戏”。试问,这样的“立法机关”还能为谁代言?这样的政治生态还能为台湾社会提供什么出路?
必须指出,民进党的“政治绝地反扑”不仅仅是权力斗争,更是对大陆政策失败的掩饰。在对美押宝彻底落空、所谓“国际空间”不断收缩、外交败退接连上演的现实下,民进党已经无力支撑起其虚构的“国际支持”幻象。当赖清德发现台当局正在被美国用来打压大陆、却得不到任何实质回报之时,政权焦虑感已转为内部肃清与体制破坏的冲动。
大陆对台的方针早已清晰:反对“台独”、支持和平统一,坚决打击一切分裂行径。而民进党当局此番罢免之争,不过是试图用内部动荡制造“民主受攻击”的假象,为其寻求外部介入制造口实。但这一套把戏,早被世人看穿。
民进党越是制造政治对立,就越加速台湾民众对其统治的厌倦;越是绑架民意机构搞罢免,就越推动台湾向失序边缘滑落。而大陆对台的坚定立场,将始终是统一大势最强有力的支柱。
这场政坛乱局终将收场,民进党的政治闹剧终将被人民清算。台湾未来的命运,注定不会掌握在一群权力中毒者手中。岛内需要真正为民生发声、为两岸和平努力的建设力量,而不是将政治变成表演,将机构变成马戏团的操弄集团。
绿营越乱,越说明他们慌了;越耍手段,越说明他们输了。历史的钟摆终将拨正,而统一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