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国剧类型最是百搭,但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农村剧。
赵本山把农村题材与喜剧两种类型相结合,打出了《乡村爱情》这一王牌IP,如今已经成为了最长寿的系列剧之一。
正午阳光又将农村剧与扶P发展放在了一起,直接拿下9.2的高评分。
还有将农村题材结合教师行业的《春风化雨》,治愈了无数观众。
再往前追溯,将农村剧与人物命运相结合的群像大剧《平凡的世界》,更是堪称神剧。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农村剧的百搭,并且拍的好很容易出爆款。只不过相比起古偶、悬疑这类题材,农村剧带有天然的劣势,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但2025年央视一出手,农村剧又有王牌了。《青山是故乡》开播,直接拿下收视破2的好成绩。
又是一部将劣势化为优势,稳稳拿捏人心的作品。
一,聚焦返乡创业,开局三大难题引人共情
这一次《青山是故乡》把视角对准了返乡创业。
从农科院回来的董大林(褚栓忠饰演)想要开合作社,跟村里的农民们一起发展绿色种植业。
有村民自愿跟着实诚的董大林干,董大林也信心满满。但接踵而来的三大难题,却一次次的打击着董大林。
第一难,想干实事难。
发展绿色种植,对于农村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一来能够带动乡村劳动力,让他们不用离家打工,既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家里人。
二来绿色种植是让土地进入良性循环,避免使用过多的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受到伤害。
想法很好,放长远的看也是好处多多,只可惜董大林的父亲不支持。
想要以合作社的形式搞绿色种植,董大林就要将大家的地都连成片,但中间有整整十亩地是董大林父亲的。
董大林想找父亲拿地,但老人家偏心自己的二儿子,并且想拿手里的地赚更多的钱。
嘴上答应着要把地给老大种,实际却是暗地里就把地按两千一亩的价格转给了老二媳妇。
地拿不到手,连不成片,绿色种植就搞不起来。
第二难,处理关系难。
一关难过,关关难过。
董大林因为多年在外学习很少回家,家里一直都是靠妻子照顾。
本来以为董大林回来带大家种地,能够改善生活,让家里不再贫困,也能让优秀的儿子进城读书考个好大学。
但地没落在他的手里,妻子所有的计划和希望全都落空了,夫妻俩人还因此产生了嫌隙。
与此同时,因为妈妈和妹妹一开始向着董大林,想让父亲把地给老大种,但因为老二媳妇从梗,拿钱买通了见利忘义的妹妹,而母亲又没有话语权。
这就让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第三难,改变思想难。
但无论是拿地难,还是处理家庭关系的难,都源于大家的思想愚昧又短见。
就像董大林的父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重男轻女。手里的地只想着给儿子,却没考虑过女儿。
不仅如此,看到老大媳妇照顾自己的父母也是各种不满意,认为儿子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儿媳妇就不该管自己的爸妈了。
包括不支持董大林的原因,也是根本不相信绿色种植能让儿子年年丰收,想要旱涝保收就得把地租出去。
可见乡村创业的难,并不是缺乏资金和土地那么简单,包括想办合作社,董大林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也只有三家关系比较好的愿意支持,其他人都在不信任的观望。
只有改变思想,才能把返乡创业的路走顺。
二,中生代全面崛起,两位演员挑大梁
《青山是故乡》这部剧充分证明,决定收视率和质量的,从来都不是演员的番位和流量。
这部剧中的每一位演员几乎都是熟面孔,即便观众叫不上他们的名字,也都看过他们演的戏。
第一位,褚栓忠。
专业科班出身的褚栓忠,出道至今已经接连出演过《重案六组》,《傻春》,《马向阳下乡记》等作品,在《长津湖》和《幸福到万家》中也能看到他的身影。
只不过最近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因为出演了年代剧《北上》。
戏路宽泛不受限制,演啥像啥,只不过因为太低调不炒作,从而戏红人不红。
但在《青山是故乡》中,褚栓忠挑起了大梁,他饰演的是有理想又实诚的董大林,在他身上既有传统庄户人的朴实,又有城里人敢拼敢想的闯劲。
相信演完了《北上》再演这部央视大剧,褚栓忠有望进入中生代中的头部。
第二位,梁林琳。
农村妇女的形象不是谁都能演的,但梁林琳把这一角色把控的很到位。
看长相并没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但朴素的形象却让人有了初始代入感,关键是演技加分。
剧中有一场戏让人印象深刻,她误以为公公要把地给董大林,满怀欣喜的张罗好吃的好喝的。
但得知地根本没给她们时,眼神瞬间落寞,眼眶蓄泪,气愤地推倒了董大林。
去找公婆理论时,满眼又变成了委屈,看着都让人心疼了,这样的演技立马让人物变得真实起来。
除此之外,饰演董二林的乔大韦是反面形象专业户,再演同类型的人物可谓驾轻就熟。
还有饰演老二媳妇的刘园媛,把精明和算计写在脸上,与以往刻画的都市女强人截然不同。
包括老戏骨罗京民,也是把角色演的既真实又让人看着来气。
看看这些演员就知道,中生代正在全面崛起。
结语
央视的选剧眼光一如既往的精准。
而《青山是故乡》在无流量无一线演员加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拿下收视破2的成绩。除了央视强大的收视底盘打底之外,也离不开题材和品质的正面影响。
这样的国剧值得一看!
你喜欢这类题材的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