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先发制人,22条法令落地,不到24小时,特朗普出手。3月24日,国务院公布《反外国制裁法》22条,针对可能到来的海外压迫措施提前预防,而特朗普也是立即做出了回应措施。
虽然美国略有回转,但整体论调仍旧集中在“对华强硬”,一边不愿意放弃制裁中国企业,另一边又展现交流态度,这种“双面”外交并不能让中美关系产生什么变化。
实际上,从2025年的1月份开始,美国针对中国的经济措施就呈现接连不断的局面,先是毫无根据的指责中国补贴造船厂跟美国展开不公平竞争,又在二月份自说自话进行制裁。
从头到尾,美国都没有关注被制裁中企的声音,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削弱中国造船商的实力,以不正常竞争,完成所谓让“造船业回归美国自身”的目标,而且制裁力度也是出人预料。
针对中国制造船只收取最高150万美元的服务费,反过来鼓励美国货物由美国船只运送,最高可获得100万美元的减免,这一番操作可谓是毫不掩饰,就是要开始不正当竞争。
事情发生后,国际行业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纷纷警告美国的制裁手段已然越线,如果各个国家都采取相似手段,压制海外企业扶持国内产业,那市场秩序就会步入混乱。
而且,世界分工化的趋势下,每个国家精通的产业存在差异,美国本身的航运并不算出彩,如果抛开中国航运,那国际贸易的成本就会显著提升,商家将不得不将其转嫁给一般民众。
也就是美国民众自己会成为最后买单的受害者,可我们能够看到,特朗普没什么悔改之意,仍旧强调该提案的重要性,计划在七年内提升美国船只航运的比例并降低中国船只占比。
这种非正常手段自然会引发反制,不过,航运领域也只是美国制裁冲击的缩影之一,真正的关键在于美国将要在4月2日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该政策毫无疑问会给全球带来巨震。
因此,为了提前应对美国的经济冲击,中国推出了“反制裁22条”,基于原有的对外关系法规等法律,明确做出相关规定,避免后续产生经济争端,同时保有自己的反制权利。
而有了明确的规定后,海外组织和企业如果要继续开展不正当竞争,中国就有依据针对其展开调查,或者直接拒绝其入境请求,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反制裁行动涉及范围非常广。
不仅将对抗热点的科技和经贸包含在内,而且还增添了教育、法律、环保等等领域,可见中国已经做好了相关准备,也有信心和美国打这一场“贸易战”。
面对这样的状况,特朗普不到24小时就做出回应,将中国人工智能相关的12家公司加入“清算名单”,可见美国已经打定主意要推进单边贸易准则,但美国的行动能否有效值得质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