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建议:
要深化教育改革,弱化甚至取消高校“行政式”分级分层,逐步取消一本二本划分政策,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更加公平地参与就业竞争。
多地实行 取消二本
取消二本,是在全国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历史潮流下应运而生。
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2016年起,上海率先合并了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
而随着政策浪潮不断袭来,截至2025年,已有包括山东、海南、广东、北京等在内的多个省份已将“本科批次划分”纳入高考政策,实施了本科一批、二批的合并政策,标志着本科普通批次的统一。
图源:软科
看了这则提议后,不少大学生纷纷感慨:二本生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破除歧视,不以“批次”论英雄
“她第一次意识到,高考没有进入一本院校,没有进入985、211等高校,早已给她未来的选择,设置了重重的障碍。”
——黄灯《我的二本学生》
二本生一直是高等教育内比较尴尬的存在,家长认为孩子考上二本并不是一件值得光荣的事情,就连社会新闻在谈及二本学生就业问题时,也认为二本生是一个夹在一本生和专科生之间的的尴尬存在,学历含金量没有一本书高,而对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又不如专科生扎实,仿佛考上二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实际上,想考上二本也并不容易,在去年的高考中,全国本科录取率仅为33.5%,这意味着考上二本,其实已经打败了超过70%的同学了,因为除了公办二本之外,还有民办本科的存在,可见考上二本也需要付出不少的努力,但二本学历的含金量却因为这种偏见被严重低估了。
一本、二本的划分存在已久,而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方式,给予了一本学生更多的荣誉感,却也极大程度地限制了二本院校的发展。
“专业”为王的时代到来
迫于就业形势的压力,现在好多学生以及家长都会更倾向于毕业包分配的。
在去年的高考志愿填报环节中,就已经有不少高中生透过教育的表象看到了择校的本质。周欣语同学放弃了自己触手可及的浙大,以672分报考了当地一所二本院校,浙江警察学院,这学警察学院毕业生的入编率高达95%。周欣语告诉记者,参考目前的就业趋势,应该先解决好未来的就业问题,其他的以后再考虑。
智联招聘的调研也显示,求职毕业生愈发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在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中,选择国企的毕业生最多,所占比例也连续5年上升,达到47.7%,其次是占比14.7%的国家机关。
对于编制的渴望也迅速传导到志愿填报端。
如今,高分考生选择非名校的新闻比比皆是。当优质考生向更多“普通”高校伸出“橄榄枝”,高校将会有更大的动力提升办学质量!
高校的“江湖地位”,从来不再是“第几批次”中体现,而是藏在高校的实力之中、人民的满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