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爱鸟日#

在云南,有一群特殊的“追光者”——鸟类摄影师,他们被亲切地称为“打鸟人”,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生态变迁。郭黎明,便是这群生态守护者中的代表。十年间,他用镜头捕捉了648种鸟类的灵动瞬间,定格了90万张关于自然与生命的珍贵照片,其中仅在昆明便记录了250余种鸟类。

郭黎明,曾就职于某高校,如今已是昆明市摄影家协会和鸟类协会的资深会员。自2014年正式拍鸟开始,他将满腔热情倾注于鸟类摄影,用镜头讲述着一个个关于生态、关于和谐、关于希望的故事。他在自然状态下拍摄的照片展现春城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有珍稀鸟类的重现与繁衍,更藏着昆明的生态“密码”:火尾太阳鸟从尼泊尔迁徙至轿子雪山繁殖,过去难得一见,如今已成固定“嘉宾”;翘鼻麻鸭与细嘴鸥在滇池边的“对话”,背后是水质清澈的无声证明。



翘鼻麻鸭(图左) 细嘴鸥(图右)获奖作品《鸥与鸭的对话》郭黎明 摄于2022年3月10日滇池

“翘鼻麻鸭和细嘴鸥在昆明都是比较稀少的,之前难得见到,当时,我是在滇池边一个村子旁拍到的,水质清澈,两个不同种类的生命在交流,似乎在诉说着什么……”,郭黎明说。



获奖作品《火尾太阳鸟》郭黎明 摄于2022年6月15日昆明市禄劝县轿子雪山

“火尾太阳鸟这一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每年的五六月份从尼泊尔飞过来,在昆明繁殖,然后又回到它的出生地,在轿子雪山短暂停留一个多月就带着它的小鸟飞走了,这个鸟一来,就吸引全国各地的‘打鸟人’和观鸟爱好者集中前来,近两年只要我们去,基本都能拍到了。”郭黎明说。

他的作品《鸥与鸭的对话》《火尾太阳鸟》等屡获摄影大奖。这些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他对自然、对鸟儿的深情厚谊,不仅记录了鸟类的生活习性,更展现了昆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海狸鼠 郭黎明 摄于2023年6月10日 滇池湿地

在他的镜头下,那些曾经难得一见的鸟类,如今已成为滇池的常客,彩鹮、鸬鹚、白眉鸭等珍稀物种的再现,无疑是滇池生态修复的最佳注脚。甚至消失多年的海狸鼠也重返湿地——2023年,郭黎明在滇池湿地拍摄到这一物种,被网友亲切称为“海狸鼠先生”。



过去工厂林立 郭黎明 摄

鸟类,作为生态环境的直接居住者和感受者,它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态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是生态环境健康的直接反映和风向标。“作为一个地道的昆明人,我曾经目睹昆明因‘围湖造田’导致滇池水域面积减少,生产、生活污水流入水体,湿地减少,工厂扎堆,鸟儿没法落脚。以前拍鸟时,我还经常看到有人用捕鸟网和弹弓,我们都会去阻止,近几年已经看不到了,大家环保意识提高了,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滇池水域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对于昆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66岁的郭黎明十分感慨。



老鹰抓鱼 郭黎明 摄于2023年10月22日 滇池

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召开,昆明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脱颖而出,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昆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师杨姣姣表示,截止2024年11月,滇池湖滨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鸟类从89种增加至175种;现有鱼类26种,滇池金线鲃、滇池高背鲫、泥鳅、侧纹云南鳅、银白鱼、云南光唇鱼等6种土著鱼类得到恢复,滇池特有鱼种——滇池金线鲃的濒危状况得到缓解。

郭黎明用镜头记录下的,不仅仅是鸟类的繁衍生息、美丽与灵动,更是昆明这座城市生态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物种多”成为昆明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中国避暑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宜居绿色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昆明收获的这批“官方认证”被郭黎明在“打鸟”的同时,记录了下来。一年又一年,镜头下,昆明这座城市的“容颜”越来越美丽。



获奖作品《江山如此多娇》 郭黎明 摄于2022年8月25日

郭黎明说:“《江山如此多娇》照片上,原来的马街那里,有印染厂等几个厂矿,环境不好,搬迁走后,进行了湿地改造,建了人行步道、高速路、高铁,三条道从滇池边延伸向远方,代表我们滇池沿岸的环境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已变得越来越好。”

退休后的郭黎明,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鸟类摄影和生态保护事业。他在拍摄过程中始终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状态下拍摄,不诱拍、摆拍。



黄嘴朱顶雀 郭黎明 摄于2023年7月22日

2023年7月22日,郭黎明在昆明金殿公园发现一只虚弱的黄嘴朱顶雀。这只本应活跃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小鸟因体力不支跌落草丛。他将其带回家中悉心照料十余日,喂食调养直至恢复活力放飞自然。这样的故事并非偶然,他曾在拍摄中多次解救被困鸟类,并参与拆除非法捕鸟网。在郭黎明看来,“记录与保护从来都是一体两面。我一直都把拍到的存疑鸟类记录上传至‘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及‘鸟网’,为生物多样性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

据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数据显示,云南省被记录的鸟种数共有837种,是全国保护级鸟种最多的省份。而滇池流域迄今已记录鸟类312种,其中53种鸟类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透过郭黎明的照片,我们看到了昆明滇池从“污水池”到“明珠”的华丽蜕变,看到了更多鸟类在此驻足、安家,看到了湿地恢复、污水荒山变成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这些变化,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直观体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诠释。



鸟类摄影师 郭黎明

“镜”观生态,郭黎明和他照片中的故事,是生态云南十年光影的一个缩影。在云南这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土地上,还有更多像郭黎明一样的鸟类守护者、生态卫士,他们用自己的镜头和行动,记录着生态变迁,守护着绿水青山,用光影绘就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记者/张 苑

编辑/张 苑

图片来源:郭黎明

鸣谢:鸟网 王勃

一审/曹诚博

二审/卢 钢

三审/尹 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