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4月1日电 题:把广大企业当作云南发展的“最好合伙人”——访云南省委书记王宁
  新华社记者李银、吉哲鹏、浦超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云南如何把广大企业当作发展的“最好合伙人”,共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记者采访了云南省委书记王宁。

      四大举措推动民营企业扎下根来、茁壮成长

  问:在党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云南省委、省政府随即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请问云南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
  答: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月24日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及时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达给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我们贯彻落实的举措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
  第一句: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坚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制定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让民营企业在云南扎下根来、茁壮成长。
  第二句:真心实意把广大民营企业当作云南发展的“最好合伙人”。我们积极邀请广大民营企业参与南博会、滇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吸引广大民营企业来云南投资创业,把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绿色优势,与民营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渠道等有效“嫁接”,共创“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第三句:一如既往当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服务民营经济,就是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情怀,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做优政务服务、做好法治保障、做强要素支撑等10个方面举措,面对困难与企业同题共答,发自内心为企业做好服务。
  第四句:携手共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为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云南发布了政商交往三张清单,一张是正面清单,一张是负面清单,还有一张是倡导清单。通过这三张清单,把政商交往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要主动做,一条一条列出来,一看就明白,让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事,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云南、投资云南,对云南发展投下了“信任票”。近3年,全省民营经营主体净增266万户,增长了67%。其中,民营企业净增67万户,增长了85%。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3.3%,撑起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让民营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担当生力军

  问: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结合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请问云南如何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更好发挥民营企业作用?
  答:最近,我们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到工信、农业、文旅、商务等部门调研、部署举措。对云南来说,有色和稀贵金属、清洁能源、高原特色农业、文旅等都是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这些年,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抓项目、育产业、帮企业,有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的3个例子可以说明:
  第一个是咖啡产业。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称赞“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我们感到很振奋。目前云南有800多家咖啡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有的搞种苗培育,有的搞种植提升,有的做咖啡精深加工,还有的参与咖啡经营销售。正是一家家民营企业,让云南咖啡产业迅猛发展,产值从3年前不足百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00亿元,带动了100多万咖农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
  第二个是花卉产业。云南斗南花卉市场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花卉交易市场,连接了上下游3300多家民营企业,2024年交易量超过140亿枝鲜花,交易额达116亿元。现在,云南每年生产206亿枝鲜切花,位居世界第一,相当于给全国每人提供超过14枝、给全球每人提供超过2枝,这一“美丽产业”,已经成为造福群众、造福百姓的“幸福产业”。
  第三个是文旅产业。这两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令人向往,去年近400万人次到云南旅居,“旅居云南”成了新生活、新风尚。可以说,这种新风尚就是民营经济创造出来的。云南旅居产业走红,源于曲靖一个叫土瓜冲的村子,这个村在引进一家民营企业后,十几个年轻人与当地政府和村民合作发展乡村旅居,带火了村子,带动了农民增收,也实现了企业自身发展。
  这样民营企业“唱主角”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营造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良好产业生态,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中担当生力军。

      为民营经济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问:2022年,云南启动实施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围绕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今后云南还将作出哪些重点部署?
  答:春江水暖鸭先知。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走。我们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同时,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
  第一个是开展服务企业“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这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做法,就像医生一样“接诊”,由厅局长面对面接待企业,听取和回应企业诉求。每个月,我们都会提前公布“接诊”时间,让企业预约“挂号”,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的厅局长来“坐诊”“开方”。目前已开展了8期,帮助160多家企业解决了200多个问题。今后,我们的服务不会止步于“坐诊”,还会主动“巡诊”“上门问诊”,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第二个是建设了一个叫“融信服”的平台,专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没有渠道的问题。我们将税务、市场监管、公安、司法等40个部门、近5年的350多类涉企数据,都归集到这个平台上,通过数据评价形成企业信用,使其成为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并针对不同企业需求,推出“民宿贷”“云花贷”“咖啡贷”等特色产品。这个平台运行两年已授信3600多亿元,企业平均可贷到100多万元。这些企业当中,有种花的,有养牛的,有搞旅居的,还有卖土特产的,受益面很广。
  第三个是每年办好“10件惠企实事”。去年起我们每年抓“10件惠企实事”,重点解决项目要素保障问题。比如,去年的10件惠企实事中,我们增加“标准地”供应,促进企业“拿地即开工”,最大限度降低拿地时间和资金成本。2024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共出让“标准地”1.35万亩,比上一年增加了1770亩。
  2025年,云南将启动新一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推动厅局长“坐诊”“巡诊”“上门问诊”,围绕稳定电力供应、降低融资成本等抓好10件惠企实事,扩大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结果应用范围,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擦亮效率、服务、诚信“三大营商环境品牌”。
  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把握,一体贯彻落实,大力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投资创业,让彩云之南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