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三个女大学,本是驾车去考编,前途美好,却悲惨离世。活生生烧死,得多疼啊。据自称遇难者家属的网友爆料,车辆断电后车门“锁死”,导致乘员无法逃生。


随后,小米发了个声明。

看了后,我想说的是,小米的这个声明很坏,但标题我还是改成“很不妥当”。

小米的声明说:“我们深表痛惜”。但没提起火和死人。避开关键事实,我其实可以理解。但是,这让后面的痛惜,也没了对象。

痛惜的对象是什么呢?难道痛惜的是车祸本身?或者,痛惜的是,小米的声誉受到影响?小米股价跌了?


用痛惜而不是哀悼。无非是因为哀悼的对象一定是人。但事情如此之大,掩耳盗铃,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个年轻美好的生命,就不值得提及吗?就不值得小米说一个哀悼吗?

但坏的地方还不止于此。

一般人看这个声明,不会去看前面的几分几秒,只会直接看文字。母语阅读就是这样的,跳着看,越过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内容。

那么,你就会认为,这是一系列紧接着发生的事情。

先是分心,然后方向盘脱手,然后车智能提示有障碍,人接管了,操作不当,撞了。然后,你会认为开车的女大学分心导致碰撞。

你接受了暗示。很多人都接受了这个暗示。

但是,17分钟前的轻度分神,和后面的车祸有什么关系呢?

8分钟前的,脱手预警提示,和车祸又有什么关系呢?

8分钟,哪怕高速上慢慢开,也能开出去8公里了。

这是为了保持信息的完整吗?微博上公布的内容,媒体上公布的内容,应该和给警方不一样,给警方的应该更详细。也就是说,这可能是挑选出来的,并不是完整的。

就算是为了完整叙述这个事件,起码,应该保持谨慎,给出足够的提示,比如写个“16分钟后”,“8分钟后”。避免公众对死者产生误会,而不是引导误会。

这是对死者的起码尊重。这也是为人、为企业的底线。

导致死亡的真正原因,现在社会的看法都差不多,就是起火和车门打不开。

从图片看,车的A柱是完好的,97公里撞的是护栏,不是撞墙,估计还有锥桶之类的,可能还不是正面撞,所以,这个速度,未必致命。起火和车门打不开,才导致了悲剧。


但起火和车门打不开,小米是一点都没回应。

现在调查结果没出来,可以搁置,但起码得对这个事有一定的回应,不能提都不提。比如,撞击之后,多久起火的?热失控的报警,应该在记录中。这个我猜的,不确定。懂技术的可以在留言中告诉大家。

小米声明中还有一个内容:非车主本人驾驶。

一般人以为这就是一个客观情况叙述,但实际上,这也大有玄机,也在暗示:死者不熟悉车辆设置。

小米说明书中有:“车辆低压电池亏电时,车门只能通过拉动车门内应急机械拉手进行解锁开门。”

死者不熟悉紧急开关,这是一个客观情况。但是,需要学习才能发现的紧急开关,算不算一种设计缺陷?在中国我不知道,但小米总是要卖到外国去的。

基于新能源车的特性,猛烈撞击,都有燃烧可能,除了设计缺陷,小米未必有很大的责任。但这个声明,有一种精致的冷血。我希望,这不代表小米的文化。


从两会声音看骑手社保,市场问题不能道德化

已开快捷转载,欢迎转载

已开过白名单的公众号,转载请遵循转载规则

欢迎关注更多深度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