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门口,“您要办理哪项业务”的温馨指引格外醒目。这个集8大功能中心、14个调解工作室于一体的“解纷综合体”正在书写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答卷。
走进中心大厅,整洁有序的环境让人倍感亲切。临河区创新构建“调解优先、源头预防、法治保障”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整合综治、法院、公安等8大系统资源,打造出高效的跨部门指挥调度平台。在这里,民商事调解、信访调解、金融调解等13个专业工作室覆盖27个重点领域,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窗受理、分类导流、全链处置”。截至2024年底,中心累计收案54167件,结案35580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5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特约调解”模式有效破解了物业、供热等民生痛点,首批化解疑难案件600余件,司法确认案件突破万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多亏了李玉兰工作室,两年多的借款纠纷一个半小时就解决了!”张先生激动地说。临河区创新建立的“常驻+派驻+特聘”调解机制,汇聚了36名专职调解员、信访退休干部、转化老访户等多元力量,特别是培育出以自治区金牌调解员李玉兰为代表的品牌工作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解队伍。这支队伍既有法官提供专业指导,又有退休干部发挥沟通优势,还有行业专家把脉专业纠纷。2024年,中心组建的“人大+法院”“政协+法院”等跨界调解团队成功化解婚姻家事、涉企纠纷174件,成功率高达86%。
临河区创造性地将医疗思维引入矛盾化解,建立起“智能导诊+分类诊疗”机制。远程调解柜台打破了时空限制,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创新的ABCD四级矛盾分类法,实现了对合理诉求的及时调解和对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特别是“三全三新”工作法,通过全方位整合资源、全链条配置人员、全流程精准施策,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多元解纷网络。与卫健、民政等12个部门的数据实时共享,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中心”。临河区的实践表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更需要法治思维与为民情怀的深度融合。
临河区综治中心的创新实践展现了基层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在这个让群众“最多跑一地”的服务平台上,群众看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