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向来风云变幻,近期又有新的情况出现,检方将矛头指向了文在寅,那么这一事件背后究竟透露着怎样的信息?对于未来韩国政坛的发展又会产生何种深远的影响呢?
韩国政坛近日爆出重磅新闻,就在这短短数日之间,韩国检方以涉嫌受贿的罪名传唤前总统文在寅。这一事件的缘起颇具戏剧性,简单来讲,文在寅似乎是被其前女婿所牵连。
根据韩国相关部门所透露的信息,文在寅的女儿文多惠的前夫能够在泰国某公司担任高管,被认为是共同民主党前议员对文在寅父女的行贿行为。深入探究其中的关系会发现,该议员实际上是那家泰国公司的实际所有人,并且他曾经担任韩国政府某非营利机构理事长这一职位,也是由时任总统的文在寅任命的。
韩国政坛发展“一波三折”
当文在寅父女被查这一新闻被曝光之后,韩国政坛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目前韩国政坛的发展现状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第一折:尹锡悦被捕事件
首先来看看这第一折,也就是尹锡悦的被捕事件。尹锡悦所颁布的戒严令仅仅维持了几个小时就被匆匆撤销。然而,戒严令所引发的舆论反应却如同滚雪球一般迅速发酵。民众纷纷对尹锡悦进行谴责,在这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韩国国会果断开启了对尹锡悦的弹劾程序。最终,尹锡悦被韩国公调处逮捕。
与此同时,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为了自身的利益考量,迅速与尹锡悦进行“切割”。这一举措使得尹锡悦陷入了孤立无援的艰难境地之中,宪法法院也随之开始对尹锡悦弹劾案进行审判。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尹锡悦的政治生涯恐怕就要到此为止了。而外界的目光也自然而然地聚焦到了当时最热门的总统候选人——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党首李在明身上。毕竟如果弹劾案一旦成立的话,韩国必然会进行总统大选,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李在明极有可能成为韩国新一任总统。
第二折:李在明的命运
接着便是这第二折,也就是李在明的命运走向。当外界普遍看好李在明的时候,局势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被捕的尹锡悦突然出狱,而且他的支持率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对于李在明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不利的消息。果然,在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二审进行过程中,检方提出了判处李在明两年监禁的要求。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法院最终按照检方的要求进行判决的话,那么即使尹锡悦弹劾案成立,李在明也很可能会在总统大选之前就锒铛入狱,从而无法参加选举。然而,就在外界都认为李在明前途堪忧的时候,上州法院公布了案件的二审判决结果,李在明无罪。这一判决对于在野党共同民主党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被判无罪之后,李在明应该做的就是抓住时机,通过各种方式向宪法法院施压,促使尹锡悦弹劾案能够顺利通过。
第三折:检方指控文在寅父女贪腐
然后就是这第三折,也就是开头所提到的检方指控文在寅父女贪腐这一事件。仔细分析这件事情,就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果仅仅因为文在寅前女婿的工作情况就能被当作行贿的证据,那么在未来,只要有人想要打压某位官员,似乎都可以按照这种思路来操作。很明显,此次指控文在寅父女贪腐这件事情有些“猫腻”。
这一事件表明,尹锡悦已经打响了复仇的第一枪。只要能够将文在寅“拿下”,那么李在明的民调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大打折扣。一旦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案,尹锡悦的复职就几乎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了。
韩国政坛接下来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当下韩国政坛接下来的发展趋势取决于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其一,是尹锡悦弹劾案的最终结果。
其二,就是文在寅案子的发酵程度。
如果尹锡悦弹劾案能够通过,并且对文在寅的指控也成立的话,那么在未来的选举结果中,虽然尹锡悦已经没有机会再次参与竞选,但是执政党国民力量党获胜的概率将会有所增加;
如果尹锡悦弹劾案被驳回,那么接下来,当他复职之后,指控文在寅仅仅只是尹锡悦打压在野党的开端,在未来针对在野党,尹锡悦将会采取越来越多的措施来削弱其力量,从而将他们对执政党的威胁降到最低;
如果尹锡悦弹劾案成立,但是对文在寅的指控不成立的话,那么在未来的总统大选之中,李在明基本上就已经胜券在握了。
不过,按照这几个月韩国政坛的发展态势来看,在事情没有发展到最后一刻之前,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对于韩国政坛的局势,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
目前中韩关系的状态
再来看中韩关系,从中可以看出近期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
一方面,在尹锡悦停职的这几个月中,韩国比较重视发展双方关系,就在前不久,中日韩还举行了三国外长会。这一外交活动的开展表明韩国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其中自然包括与中国的关系。
另一方面,美韩在三月中旬举行了联合军演,并且在二月的时候,中韩在苏岩礁还发生了对峙事件。
这一系列事件说明,对于双方关系,韩国目前正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从自身利益出发,韩国需要发展和中国的关系,毕竟中国是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然而,从战略地位出发,由于美国在韩国的军事存在以及韩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位置,韩国又必须要配合美国的对华政策,在一些事务上给我们制造麻烦。
所以,我们除了静观其变之外,还需要密切关心这些情况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做到料事从宽,未雨绸缪,才能够在外交事务中掌握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