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雄安新区设立八周年的日子。值此之际,北京科技大学重磅发布2030年雄安校区专题微电影《传承》,全景展示北京科技大学占地2450亩的雄安校区校园整体风貌。
点击观看微电影《传承》↓↓↓
这是一封2030年写给过去的回信
这是一封2025年写给未来的情书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这是承载了一代代北科人梦想的新校园
南向鸟瞰图
今天!现在!
让我们沿着2公里的“钢铁脊梁”校园中轴
揭秘这座
“世界一流 中国特色 大学气派 北科风格”
校园的风貌密码
主教学楼
文脉传承,创新启航
南向正视图
设计理念:采用苏式三段式结构,首层保留学院路校区经典拱门、拱廊元素,融入玻璃幕墙、大开窗等现代设计,打造兼具历史记忆与实用功能的综合教学楼。
文献馆
承本溯源,务实鼎新
南向正视图
设计理念:回溯1952年建校初期,首批筹建人员在清华大学生物楼办公。七十余载风雨凝成红墙黛瓦,文献馆复刻清华大学生物楼风貌,致敬学校建设本源。
满井湖
求实鼎新,满井启梦
南向鸟瞰图
设计理念:1952年满井村的汩汩清泉,化作今日满井湖的粼粼波光。“清泉溢满井”湖畔晨读是每一个北科人心中的梦。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历程
八年前,雄安新区应运而生,北科大同步落子布局。八年间,未来之城拔节生长,雄安校区亦雏形渐显。八载春秋,北科大与雄安新区同频共振,共谱华章。
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北京科技大学积极谋划在雄安新区办学,被确定为首批在雄安新区办学的高校。2022年以来,学校加快雄安校区规划建设工作,先后设立雄安校区项目建设指挥部,明确校区选址及规模,启动校区总体规划设计工作。
2022年5月20日,北京科技大学正式发布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文件,标志着学校雄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正式开启。
△雄安校区选址区位图
雄安校区选址地块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占地面积约163.33公顷(约2450亩),是北京现有校区的两倍,一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前后竣工投入使用。当前,学校正在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统筹各方力量,抓紧推动规划设计工作,国内外七家顶级设计团队正在按照学校要求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广泛征集师生员工及海内外校友意见,着眼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努力设计建造出一座让师生员工满意的美丽和谐校园、活力智慧校园、绿色科技校园。
2023年11月,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开工建设,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2024年5月28日,北京科技大学与河钢集团、雄安新区签订战略协议,共建雄安未来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这是北京科技大学建设雄安新校区后又一新布局、新举措、新支撑。根据协议,各方将建立紧密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先进高端材料、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行业高度、竞争优势的未来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平台。
2024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6栋建筑开建,拉开了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大规模建设的序幕。预计2027年,4所高校新校区将迎新,学生有望跨校选课,教师将跨校任教、联合培养研究生,师生共享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
更多在京高校,涌向雄安
近年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一批批在京高校正加速“涌”向雄安。据北京商报报道,按照教育部安排,北京将有15所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在内的10所北京高校,官宣雄安新校区建设计划及相关进展。
包括北科大在内,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均已开工。
第二批疏解高校包含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均已完成校区选址,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一组团北部,正在推进各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等工作。
此外,还有更多北京高校正加速“涌”向雄安。
今年3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会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一行并举行工作座谈,双方签署了《中国人民大学 河北省雄安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1月9日,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续梅,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带队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与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举行工作座谈,并出席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2023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表示,要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建成一所立足雄安、辐射全国,现代化、高水平、特色突出的国家级医疗中心。
2023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田见晖副校长带队赴雄安,开展大设施建设合作调研。此前,2022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已在雄安新区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
大学与区域的发展,互为支撑,共生共荣。显然,这些高校与雄安新区的“双向奔赴”,不论是对学校发展,还是对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学校来说,新校区拥有广阔的面积以及雄安新区的相关配套资源支持,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首批疏解的四所大学公布的情况来看,这些疏解到雄安的高校,将创新合作模式,打破学校的围墙,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学生相互选课、教师跨校任教、联合培养研究生,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灵活、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模式,这无疑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而对雄安新区来讲,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地,无疑为雄安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首批疏解高校在官宣信息中提到,在办好各自学科基础上,与疏解到雄安的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共同建设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和学科群;与相关央企合作组建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国人民大学则官宣加快人大附中雄安学校建设,共建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区,建优建强雄安未来智造产业研究院,共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相信这些“牵手”雄安的高校,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将与雄安一起,以崭新的面貌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共同谱写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综合整理,版权为中国教育在线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资料及素材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官网、中国人民大学等相关高校官方发布、公众号雄安发布、雄安新区官网、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商报等媒体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