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5岁的女孩子厌学了,死活都不去学校,她跟父母说:"爸爸妈妈,不要让我再上学了,学习太苦了,我害怕学习,我一想到学习我就想自杀。”
父母问:“你真的有自杀的念头吗?”
孩子说:“如果再让我上学,我肯定会自杀。你们不要以为我在吓你们。"
父母吓坏了,赶紧让孩子休学。
女孩放弃追求
休学期满,父母希望孩子回到学校。他们以为孩子已经彻底放松了,但是孩子说:“我要退学,我是死活不去学校了,要让我上学,那你们就在坟墓里见我吧。”
父母非常无奈,非常想让她去上学,又不敢让她去上学,怕她走绝路,出现什么意外。
这个孩子她给父母表达了一个愿望,让父母感到很吃惊,她说:“爸爸妈妈,我再长一长,长到18岁(她今年15岁),我就去当保安,你们给我找关系,把我送到保安公司去。”
父母问:“你为什么想当保安?”
孩子说:“我每次走进小区,看到保安,我就羡慕得不得了,我觉得当保安挺好的。我到我们学校去,看到门口站的保安,我也特别羡慕他们,我就想当保安。”
父母无法理解一个15岁的女孩子竟然有这样一个理想——当保安。
我告诉大家:我可不想当保安,我人生的目标不是当保安,我也做不了保安,让我每天好几个小时站在门口,我受不了。我认为我天生不是当保安的。上帝给我的使命不是当保安,而是创作。
一个15岁的孩子,正是树立雄心大志的时候,但她却放弃了一切追求,要当保安,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父母让我跟这个孩子交流一次,摸一下她的底,看她以后还能不能上学。
我问这个孩子:“你为什么想当保安?”
她说:“当保安好!”
“好在哪里?给我说的详细点。”
“我觉得穿上那身服装有点像警察,我从小就想当警察。”
(我不想当警察,我可能愿意打工也不想当警察,因为我不想做工具,就这么简单——凡是把我变成工具的,我一律不做,我要做纯粹的人。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想当人民警察,想当解放军叔叔。但我的理想不是。)
“你小时候想当警察,看来当警察无望了,你想当保安,那你知道保安和警察的区别吗?”
“挺像的!”
“哪里像?我给你分析:第一,公安局的人是公务员,正式的警察,而保安是临时工,性质不一样;
第二,功能不一样,保安是保护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小区的一般性的安全,而警察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维护交通秩序,进行一些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侦查,它的功能要比这个复杂多了,它是国家机器之一,而保安不属于国家机器;
第三,收入不一样,一个警察的收入至少是一个保安收入的三倍以上;
第四,受尊重的程度不一样,大多数人认为警察是令人尊重的一个好职业,但是却认为保安并不是什么好职业,一般是低学历的人,在其他行业无法有好的发展前途的人才会做保安,这个你没搞清楚。”
我再问:“你想当保安是不是还有一个目的,觉得保安简单,做保安没有压力?”
她说:“是的,我就想活得简单一点。”
接下来,我给她是这样分析的:保安看起来简单,站在门口问进来的人,你找谁,来登记一下;在院子里转转看看,有没有陌生人询问一下,有个野狗野猫的赶出去,你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有什么不简单,这不是很好吗?没有压力。”
“ no!他的压力大了。”
“他有什么压力?”
“一个月三四千块钱,养活一家人,能没有压力吗?你想一想?只是你没有这个经验,你小,你现在不知道人的压力到底来自哪方面。其实大多数人的压力都来自于经济,可能是精神压力,也可能是经济问题造成的,保安这么低的收入,要养活一家人难呀!孩子要花钱,老婆要花钱,父母要花钱,自己要花钱,区区三五千块钱根本不够。保安不可能有很高的收入,除非你是皇帝的保安。”
逃避压力
因为她处在学生时代,只知道自己有压力,这个年龄的人有学习压力。那么,成年人的压力她不知道。青少年的压力来自于学习和成长,成年人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经济,你家有5个亿,你的压力不大,很多东西都可以拿钱办到。钱不是万能的,这话没错,但是没钱万万不能这句话也没错。
大多数人从早忙到晚,从年首忙到岁终,也不过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当你真正做了保安,你看你的压力大不大?人家走进门,看到一个女保安,这女的没什么本事,只能当保安,这女的读书读不好,只能当保安,你看看你有没有压力?一个月拿这么一点工资还要养家糊口。
女孩说:“那我就不结婚了,我一个人赚钱一个人花就行了。”
“你不结婚,你也不想赚很多钱,就意味着你放弃了享受婚姻生活的机会,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做妻子的机会,就意味着你没有当妈妈的机会,也意味着你没有过富有生活的机会,想过没有?”
“我不想当妈妈。”
我问她:“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谁?”
“当然是我爸我妈。”
“my mother my father,你爸你妈在你看来是最伟大的人,你不想当妈了,也就意味着你不想做伟大的人,这好像有点道理。”
我又问:“你想不想去马达加斯加?你想不想去希腊看看地中海?你想不想到波士顿吃波士顿的大龙虾?你想不想去New York,去看曼哈顿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风光?你想不想去看时代广场?你想不想去看十七里湾卡梅尔小镇?丹麦村?”
“想,谁不想?”
“可是你当保安永远就没有这个机会了,一个月4,000块钱一年4万八,去趟美国5万以上,10天至少花5万,一年的收入都没有了,你没有这种机会了,经济会困扰你,会限制你。你好好想想,要不要再当保安?”
“好!让我想一想吧!你这么一说我也害怕了。”
“害怕什么?”
“害怕当保安。”
“当保安也害怕,上学也害怕,那你在中间选一个”。
她还正在选择,我现在正在一步步引导她。
其实,孩子这种行为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第一、认知简单,第二、她其实在逃避压力。她以为当保安没有压力,你这样帮她一分析,她就知道当保安也蛮有压力。
我们小区的一个保安是我的老乡,一个很老实很善良的人,租人家的地下室,让人家赶出来了。
有一次,我们还在南京,就给我太太打电话说:“老乡,你能不能把你的车库租给我。”我老婆说:“我的车库里面东西太多了,没处放。”他说:“我今天晚上就没处住了,人家不让我住了。”住的是地下室车库,谁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人心思富”是正义的,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包括物质上的富有和精神上的富有,两个不富有都不行,一个经济极度贫乏的人谈幸福,我看没门。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如果大家有心理咨询需要,尤其是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可以向我咨询(+VX bywj196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
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