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宣布大米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宣布“粮食安全紧急状态”将使菲律宾国家粮食管理局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向地方政府和其他政府机构出售作为缓冲库存的大米,以稳定当地米价。同时通过采购当季收获的稻米来补充缓冲库存,从而惠及当地农民。缓冲库存是指确保能用于紧急情况以及政府救灾计划的大米库存。菲律宾国家粮食管理局此前表示,一旦宣布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计划在六个月内售出15万吨大米。



马科斯(资料图)

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之一。近年来,大米价格的持续飙升让菲律宾民众苦不堪言。据菲律宾农业部数据,大米在菲律宾普通家庭预算中占比近10%,贫困家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 。今年1月中旬,菲律宾普通精米平均零售价为每公斤48.12比索,约合人民币5.9元。而这并非偶然现象,长期以来,菲律宾大米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其背后是菲律宾对进口大米的严重依赖。2024年,菲律宾大米进口总量飙升至468.4万吨,相较于2023年的360.7万吨,涨幅接近30%,创下历史新高。

菲律宾农业基础薄弱是导致其粮食危机的重要内因。长期缺乏足够投资,使得菲律宾农业基础建设体系发展滞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远低于许多周边国家。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菲律宾农业生产率仅相当于东南亚国家平均值,甚至更低。加之菲律宾特殊地理位置,常年饱受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侵袭。仅在2023年,台风“海燕”就给菲律宾农业造成了超过十亿美元的损失。尽管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竞选时承诺将米价降至每公斤20比索(约合人民币2.4元) ,但至今这一承诺仍未兑现。



马科斯(资料图)

在菲律宾陷入粮食困境之时,其所谓的盟友美国,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趁机谋取私利。美国在菲律宾粮食危机发生后,推出的“援助”方案暗藏玄机。美国要求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进一步配合其“战术”,同时开放农业市场,允许美国转基因农作物进入。这种以“援助”为幌子的做法,无疑是对菲律宾农业的沉重打击。本来农业生产就问题重重的菲律宾,一旦大量引入美国转基因农作物这一“不可控”因素,本土农业未来发展将更加艰难。而且,美国的“粮食援助”还附带苛刻条件,要用菲律宾的矿产资源来交换,这无疑是进一步控制菲律宾经济的手段。

以往,中国在菲律宾艰难时刻曾多次伸出援手。2019年,中国向菲律宾提供了2万吨大米,并在当地设立多个农业技术中心,助力菲律宾农业发展。然而,自马科斯执政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挑衅中国,导致中菲关系受到影响,农业合作也随之减少。如今,菲律宾在粮食危机下向美国求助无果后,又将目光投向中国。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主动约见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希望中国协助解决粮食问题。但菲律宾此前在南海问题上的种种挑衅行为,使其此番求助显得有些突兀。



马科斯(资料图)

从当前情况看,菲律宾若想真正解决粮食危机,不能单纯依赖外部援助。在国内,菲律宾可借鉴其他国家农业发展经验,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建设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预警和应对机制。在外交上,菲律宾应摒弃与中国对抗的错误做法,重回对话协商的正轨。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援助上也向来秉持人道主义精神,但菲律宾需以实际行动展现改善双边关系的诚意。此外,菲律宾也可加强与东盟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合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探索农业合作新路径。

菲律宾粮食危机的解决,关键在于菲律宾政府能否做出正确决策,摆脱外部势力的不当干涉,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发展策略,并在外交上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