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举行。当前,成都正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坚持全时空布局、全链条推动、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奋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都江堰景区 图源:马川江
近年来,都江堰持续巩固“天府旅游名县”首位优势,奋力推进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
以国际视野塑品牌
打造特色IP强矩阵
做强文旅核心品牌,以M-TR、青城大桥等重大项目重塑交通动脉,打造“世界遗产文旅主轴”,落地华西五粮液康养中心等10余个高能级项目,推动都江堰—玉堂窑—熊猫谷—芒城遗址—青城山串珠成链。
构建特色消费品牌。建成“云上都江堰”“数字青城山”,熊猫谷年游客量突破230万人次,年均超15万滑雪爱好者涌入融创雪世界,承接10余万人次专业滑雪训练,2024年冰雪旅游营收超1.3亿。
▲都江堰景区AI智能翻译屏
打响城市文化品牌。以李冰、丁宝桢等改编的演艺项目受到好评,推进“都江·夜堰”沉浸式夜游,以传统、夜间、线上“三次景区”激活文旅经济“留量”。
以产业融合强支撑
构建多元文旅优生态
聚力推进立园满园,全力打造成都文旅首位园区,引进医疗健康产业园、锦都幸福里等高能级项目,静心梵谷酒店等开工建设,东软智慧健康产业园建成投运,2024年入库成都市文旅项目投资额、文创产业增加值完成率均超100%。
打造特色适旅产业,引进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龙头项目,“天府好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产值规模超35亿元。蓄势发力抢占新赛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升至34.2亿元。解锁“低空文旅”新消费场景,高新南区至青城山载人飞行验证首飞成功。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顺应“跟着赛事去旅行”,做优都江堰放水节等“六大品牌节会”,世遗马拉松参赛选手突破3.5万人创历史新高。农夫山泉、元气森林工厂按3A标准建设工旅融合景点,联合元气森林建设生态旅游体验馆和“元气满满屋”。问花村等乡村游景点出圈出彩,成都旅游民宿60强中都江堰占近三分之一。
以用户思维优服务
营造近悦远来好口碑
完善国际服务,创新构建“文旅消费全周期服务”,设立入境游客线上线下便捷支付点290个;青—都景区、灌县古城提供中英文讲解、多语种AI翻译、境外游客“一码游”服务,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超40万人次,同比增长65.6%。
增强宠客体验,全年提供延时退房、续住打折服务,设立“旅游纠纷快速赔付诚信金”,对游客车辆实行轻微违章“只提醒、不处罚”;升级“都来旅行”小程序,及时发布避堵指南、避暑宝典。
强化节点功能,主动服务成都都市圈精品旅游环线、川西旅游黄金走廊、巴蜀文旅走廊,开通渝—都、青城—峨眉高铁专线,实现几大景区动车直达及城市候机楼由5A景区直达机场省内首创,建成青城山鹭岛直升机起降点,成灌快铁公交化运行,“快抵慢游、高效集散”节点城市功能持续增强。
以开放合作拓市场
激活全球客源吸引力
打造天府国际会客厅,与28个国家36个城市结为友城,加入世界遗产城市联盟等10个国际组织,2024年接待130余批外国政要和重要团组,“都江堰放水节”被外交部转发推广,入选成都特别吸引海外关注十大IP。
深化区域开放合作,发起成立川渝八市区文旅联盟,携手三星堆、三苏祠、九寨黄龙、乐山峨眉等打造“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环线”,与青羊、郫都联合入围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扎实推进市域结对,与高新区、锦江区创新组建青城合作片区管委会,联合推出“两区一市联动精品旅游线路”,合作推进10余个总投约86.3亿元的领投项目。
下一步,都江堰将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把生态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成都建设“三中心一基地”贡献更有特色都江堰力量。
▲都江堰景区玉垒阁 图源:姚露
本文转自看度时政
水灵妹在此表示感谢
- END -
【听说 都在看】
赞一下再走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