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许多人都知道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北京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可随着和平生活越来越久,逐渐有人淡忘了这座纪念碑当初建造的含义。



如今再去品味这座纪念碑上的碑文,会发现这155个字竟然藏有毛主席的深谋远虑,以及对新中国的期望。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建纪念碑不为其他,只为了纪念为新中国成立牺牲了生命的英雄烈士,让他们的英魂能够看见新中国的生长和繁华。

决定要建造纪念碑后,最难的必然是选址问题,这样意义重大的纪念碑,到底建在哪里最合适?最开始,内部有人建议建在东单广场,也有人想要建在前门楼上,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还有中

华门的原址、西郊八宝山上等。



最终,经过激烈的讨论,党内集体决定将纪念碑建立在全国人民的政治活动中心,也就是如今的大众熟知的天安门广场,在确定选址当天下午,毛主席率领全体代表抵达天安门广场举办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在奠基礼上,毛主席亲自宣读了纪念碑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之后随着毛主席挖下的第一锹土,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开建。



回到碑文身上,碑文是由毛主席亲自编撰的,而负责书写的则是周恩来总理,当时为了达到最满意的程度,周总理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白天忙工作,晚上忙练习碑文书写,如此反复练习,终于在一周的时间里写出了一篇自认为最满意的一幅交给了建设用地,还表示如果不行他可以再重写。

从周总理的重视程度可见碑文有多么重要,纵观一百多个字的碑文,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莫过于“人民”二字,纪念碑正面镌刻了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碑文。
尽管碑文只有155个字,但却从将中国近代史里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写了出来,提醒着人民不忘历史。



碑文的第一个时间节点“三年以来”,这是指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第二个节点是“三十年以来”,指1919年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至于最后一个“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则是指1840年由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的近代抗争时期。

这三个时期并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第一个节点强调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宣扬胜利的同时也达到了巩固新生政权的目的,当时新中国初立,危机四伏,待解决的危机太多,急需这种鼓舞性力量植入人心。



第二个节点带着我们回忆了五四运动的伟大,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最后一个节点更是直接把视野扩展到了整个近代史,表明了中国的革命历史悠久艰难,但最终靠着人民的努力共同赋予了新中国希望。

结合起来,意义更加深远,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广大人民英雄一起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创立了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哪里有如今我们享受的太平盛世?



用如今的眼光去解读毛主席留下的碑文,真的很难不让人感叹他的深谋远虑,这种简单直白的叙事方式全方面体现出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韧性,体现了中国革命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原因,更是历史必然结果。
当然,最重要的是毛主席多次在碑文中强调“人民”,而“永垂不朽”四个字重复了三次,意思就是人民英雄是永恒的,用现代的眼光去解读即是说英雄的定义不仅指战场上的战士,也包括所有为革命牺牲的普通人。



正如碑下的10幅浮雕,用生动的刻画展现了姿态、面貌和表情各异的172个英雄人物,这其中不仅仅只有士兵,还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学生等人,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不可或缺性。

到了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是国家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爱国教育不断加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而这些早在写下碑文那一刻,毛主席就全都想到了,用记录了历史成就和历史艰辛的碑文来塑造国民爱国精神。



如今社会上诋毁爱国人士,各种激进的言论不断滋生,正需要这种碑文来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时代变迁,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核心精神永远都是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往大了看,如今台湾局势不稳,以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台独”份子活跃在各大媒体之中,激进反华言论四起,美国更是掺杂其中挑拨生事,这个时候,这座纪念碑更是能够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感,提醒两岸同胞勿忘国耻,珍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现在这座高37.94米的纪念碑经历了几十年岁月依旧崭新而立,庄严肃穆,看似只有百吨重,其实却承载了中华民族整个近代史的责任和精神,默默诉说着一个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我们绝对不能只把这155字碑文看成简单的纪念文字。

而应该看成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深谋远虑的结晶,它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敬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