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世界多地发生强震,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3月30日汤加群岛发生7.3级地震,1月7日我国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球难道进入了"振动模式"吗?

根据中国地震局专家介绍,2000年1月1日以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强震3723次,平均每年149次,今年1月1日以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2次,其实仍然低于近25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发生的地震其实都是地球活动的正常现象。

‌地震主要由地壳板块运动(构造地震)、火山活动或人为因素(如水库蓄水、矿山爆破)引发,其中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90%以上,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大小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不同(如下图)。





‌地震波分为P波(纵波,破坏小,传播快)和S波(横波,破坏大,传播慢),根据现在科技能力预警系统目前只能提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所以做为普通老百姓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如何应对地震灾害的科普小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第一,如果发生地震,从感到震动到房屋倒塌通常有约12秒,需快速反应,优先保护头部和要害。

‌趴下(Drop)‌:降低重心防摔倒;

‌掩护(Cover)‌:用枕头、书包或手臂护头,躲在结实的家具旁(如桌下、床边);

‌抓牢(Hold on)‌:抓住固定物,防止晃动移位。

‌第二,注意在不同场景下的避震方法‌:

如果在家里要远离窗户、镜子、吊灯、高处重物,选择“生命三角区”:如承重墙根、卫生间等小开间,勿盲目跳楼或冲向出口(楼梯易坍塌)。

‌如果在学校/办公室‌,蹲在课桌或办公桌下,闭眼护头,震后听从指挥有序疏散,避免踩踏。

‌如果在商场/公共场所‌,避开货架、玻璃柜台,蹲在立柱或墙角,勿使用电梯,远离自动扶梯。

‌ 如果在室外空旷地带‌,远离建筑、桥梁、电线杆,蹲下护头。

‌如果在车内‌,立即靠边停车,留在车内直至震动停止,避开立交桥或隧道。

‌如果在山区/海边‌,警惕山体滑坡、泥石流或海啸,迅速向高地转移。

第三,震后自救保持冷静,清除口鼻灰尘,用衣物捂住口鼻防窒息;

敲击金属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每半小时一次,保存体力);

若受伤,用衣物包扎止血,避免移动重伤部位。

‌保证自己安全同时,尽自己所能先救近处人员,再救远;先救易救者,后救难救者。

‌第四,现在准备一个家庭应急包‌,包括以下物品:水(每人3天量)、压缩食品、手电筒、急救药品、口哨、充电宝、身份证复印件,婴儿奶粉、老人药品、宠物粮。

‌第五,全家熟悉逃生路线和集合点,积极参与社区或学校地震演练。

‌第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容易犯错的行为:

‌“地震时马上往外跑”‌:高层建筑晃动剧烈时奔跑易跌倒,室内避险更安全。

‌“躲在内墙门框下”‌:现代建筑门框不承重,不如结实的家具旁安全。

‌“余震危害小”‌:余震可能导致已受损建筑二次坍塌,需持续警惕。

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科学避震知识,肯定能大幅提升生存概率,建议收藏并定期与家人复习演练。

地震虽然发生的概率只有1%,但如果发生自己身边那就是100%!

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观看,请关注我每天分享有意义的事情,欢迎一起来聊聊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