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日讯(记者 吴雨其)沉寂近四年的医药基金近期似乎有了“逆天改命”的迹象。

整体来看,Wind分类的医疗保健行业主题基金共有309只(具可比数据,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其中有264只今年一季度收益获正,占比为85.44%。多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超过15%。

如何看背后原因?业内人士指出,近期DeepSeek的出圈,推动了AI行情向医药、医疗领域的扩散。市场普遍预期,AI将为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医疗与AI的融合呈现出加速态势。DeepSeek凭借其强大的性能、免费开源的特性、较低的本地化部署成本以及国产化优势,在医疗行业迅速走红。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还为医院构建个性化应用提供了可能,有力地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

许多高位入场的投资者也直呼:“医药回本有望了!”

AI带动医药基金回暖

自2025年1月起,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医疗行业格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正在新药研发和智能诊疗领域掀起一场革命,推动医疗AI产业链向智能化升级迈进。

DeepSeek凭借其开源属性和强大的逻辑推理链,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效率的显著提升和模式的创新变革。其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医学数据,从而优化创新药物研发流程,提升医学诊疗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

一位医药行业的资深人士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DeepSeek的开源特性降低了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使得更多医疗机构能够接入并利用这一先进技术。目前,多家医疗行业的领军企业已经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加速医疗AI的本地化部署,以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这种趋势不仅推动了医疗AI技术的普及,也为整个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此背景下,超过八成的医药基金也在今年一季度逐渐回暖。具体来看,由杨珂管理的信澳优享生活年内业绩居前,A、C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1.32%、21.14%。富国医药成长30、信澳医药健康净值增长率为19.78%、19.55%,后者同为杨珂所管理。工银健康生活A/C、长城大健康A/C、易方达医药生物A/C等16只产品今年以来净值涨幅均在15%以上。

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今年一季度收益也为正,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15%,C类份额增长率为2.96%。

另一面,仍有45只医药基金今年以来“顽强下跌”,其中由赵强管理的三只产品净值下跌均超9%,分别是新华趋势领航、新华优选分红、新华策略精选,永赢医药健康A类份额及C类份额分别下跌7.44%、7.49%。

对于医药板块,葛兰也在年报中表示,对于消费医疗与OTC板块,葛兰表示其长期受益于居民健康消费升级与品牌壁垒,重点关注产品线丰富、渠道管理高效的龙头企业。在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尽管2024年受设备置换政策影响招标延后等影响面临短期的压力,但需求相对刚性,影像、内镜等高端设备采购逐步呈现修复趋势,具备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

此外,国际化能力逐步成为筛选标的的重要维度。“2024年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显著增加,ADC、多抗、小分子等领域涌现预付款超5亿美元的重磅合作,NewCo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创新设备与诊断产品逐步切入高价值链国际市场,有望拉动公司中长期成长。”葛兰在年报中写道。

部分医药ETF呈现资金净流入

近期医药被重拾也表现在资金流向上。整体来看,26只与医药相关的ETF近一个月内呈现资金净流入现象,总体净流入额为6.29亿元。

其中,华宝中证医疗ETF近一个月资金净流入额达到8.43亿元,广发中证全指医药卫生ETF近一个月资金净流入也在1亿元以上。此外还有易方达中证医疗ETF、富国中证医药50ETF、汇添富中证医药卫生ETF、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等15只产品在近期获得资金净流入。

一位基金市场人士指出,此轮资金异动恰逢医药板块经历深度调整后的估值洼地区间。医药类ETF不仅反映出投资者对医药行业估值修复的强烈预期,也透露出机构资金逆势加仓的战术调整。

高位进场的基民回本有望?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医药基金为2020年以及2021年医药板块风头正盛时成立,随后医药板块走弱后,许多基民已深陷其中。一位投向医药基金的投资者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仍被套!”

若看上述区间成立的医药基金,近三年来产品大部分仍在亏损。如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ETF,近三年净值跌幅高达45.68%,东吴智慧医疗量化策略C跌幅为43.70%,大摩优悦安和同样跌超40%。国泰中证医疗ETF、创金合信医药消费C、兴华创新医疗6个月持有C等共30只产品净值跌幅均超过30%。

不过,经过今年一季度的医药板块反弹,不少2020年-2021年成立的医药基金也在逐渐修复净值。如上述提到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9.78%的富国医药成长30,近三年的净值跌幅也缩至14.06%,单位净值为0.8350元,信澳医疗健康今年以来净值涨幅为19.55%,近三年净值增长率为7.66%,单位净值已达0.8859元。

再如工银健康生活,A类、C类份额近三年跌幅分别达到25.59%、27.34%,而年内净值涨幅为17.81%、17.58%,单位净值为0.6669元、0.6440元,已缓慢修复净值。同泰大健康主题A、C则离“回本”还有很长一段路,近三年净值下跌均超30%,年内净值涨幅超14%,但目前仍是一只“四毛基”。

“虽然还没回本,但看着基金在涨,心里也好受一些。”上述受访基民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市场人士指出,近期医药板块的估值修复及板块回暖,但多数医药基金投资者仍处于浮亏状态。对于医药基金的投资者而言,“时间换空间”仍是当前的主要策略,但这也意味着需要承受较长的市场波动周期。同时,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需要反思投资策略,避免过度押注单一行业,以减少基民的损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