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日讯(记者郭松峤)“6G的核心突破在于智能通信与AI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深度的相互渗透与改变。6G真正实现商用约在203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6G技术及产业创新论坛上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6G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该话题亦引发关注。张平围绕“6G+AI的融合创新之路”作报告,报告围绕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和简约化展开,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AI)实现通信系统的熵减,即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
张平对记者表示,移动通信作为国家基础性行业,是人类构建的最庞大工程系统之一,其本质是满足人类最基础的远程沟通需求,因此通信技术发展具有刚性特征,只会持续进步,不可能倒退。
谈及 6G 的商业应用路径,张平指出,AI 会彻底改变我们对网络、应用以及通信的固有认知。步入 6G 时代,从终端到终端的用户,会更为频繁地运用 AI 技术。届时,大模型很可能借助云边端架构的变革,衍生出中模型或者小模型,这些模型能够适配到每个用户场景中。不仅如此,多个小模型通过聚合重组,又能构建成大模型。
以下为对话实录:
财联社:请介绍一下中国6G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沿技术最新成果以及商用进程?
张平:目前,6G的标准化进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与此同时,5G及其演进技术(如5G-Advanced等)的商用化也在持续进行。因此,我们的研发工作不仅着眼于未来,也立足于当下产业的实际需求。
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针对当前移动通信领域面临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例如,在5G-Advanced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已被中国移动采纳。此外,我们在开放架构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测试认证环境的建设,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助力5G技术迈向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于6G,目前标准化工作已逐步展开。其中,人工智能与6G的融合——特别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相关研究,比如以语义通信为切入点,从通信链路层面进行优化,并通过理论计算验证其性能增益。这些基础研究不仅为现有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改进路径,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财联社:您提到6G预计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那么5G在技术落地和商业推广方面的经验,哪些可以应用于6G的发展?此外,今年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6G的推进有何意义?
张平: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平滑的过程。从1G到6G,每一代技术都建立在上一代基础上,保持向下兼容性。5G的核心技术,如网络切换、组网架构等,都将在6G时代得到继承和发展。目前正在推进的5G-A技术研发,实际上就是为6G做前期技术验证和铺垫。
6G将突破传统通信范畴,成为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比如机器人技术,当前机器人的动作迟滞主要是因为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缺乏实时交互。6G将构建实时数据通道,让AI系统能够即时获取环境信息并做出响应,就像人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智能水平一样。这种数实融合的能力,将使机器人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
6G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不仅是对通信技术的重视,更是对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前瞻布局。6G将像5G一样,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关键技术,推动社会各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将为6G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财联社:国产大模型从年初以来成为极热的话题,您觉得6G与AI结合在哪方面有突出的意义?
张平: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一代大模型正在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与单纯依靠算力堆叠的传统路径不同,这类模型采用开源模式,创新性地将推理结构前置,实现了技术路径的“简约化”。
通向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传统大模型依赖海量算力和参数堆叠确实有效,但就像熵增系统一样,这种复杂化的发展终将面临瓶颈。智能技术的本质应该是化繁为简,而非盲目堆叠。
这一理念在6G研发中已得到验证。传统“先通后算”的模式正在向“先算后通”转变,通过注意力机制筛选有效信息,大幅提升传输效率。智简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建立在底层物理通道支撑上的系统性创新。
通信与人工智能本就同源。香农不仅是通信理论的奠基人,也是强化学习的先驱。当前5G发展面临的功耗、成本等问题,正推动通信与AI的深度融合。这种交叉创新将为突破技术瓶颈提供新的可能。
财联社:我们注意到,北京近年来紧抓机遇,在6G领域积极布局探索。如何看待北京市6G产业发展情况?
张平:移动通信作为国家基础性行业,是人类构建的最庞大工程系统之一,其本质是满足人类最基础的远程沟通需求,因此通信技术发展具有刚性特征,只会持续进步,不可能倒退。
6G将带来通信范式的根本变革,其技术演进将显著提升信息交互的有序性,有效降低通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6G创新分为三大方向:一是网络本身、二是无线传输技术、三是场景应用,不论哪个方向都会为国家发展带来巨大效益,为各行各业赋能。
北京汇聚了所有运营商总部和头部企业研究院,在产业发展中具有双重使命:既要精准把握行业需求,又要推动供给端创新,实现供需良性互动。北京凭借其独特的产业生态和创新资源,必将在6G时代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又促进国家通信产业整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