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舆论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甚嚣尘上:许多有钱人拼命往国外跑,是因为他们不想吃含有转基因添加剂的食品 。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有理,细细剖析却漏洞百出。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其中的门道。
富豪移民原因剖析
有钱人移民海外,这一现象确实存在。像房地产大亨孙宏斌、技术大亨段永平,都选择了移民。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高净值个人对海外资产配置有强烈需求,一半以上有海外投资且计划增加投资比例。但把移民原因单纯归结为躲避转基因食品,实在是过于片面。
从经济投资角度来看,国内房地产市场从限购到限购 “放松”,前景不明朗,经济存在诸多 “不确定性”,如宏观经济趋势、人民币汇率走向、未来环境资源状况以及房地产泡沫风险等,这让投资者信心不足。而欧美国家经济参数显示出向上发展态势,此时投资海外,不失为资产避险的一种选择。以房地产投资为例,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购房首付仅需 10%至 20%,且澳大利亚部分城市期房交付前无需支付房贷,交易税和手续费也有减免。若用于出租,租金收益还能偿还房贷并带来稳定收入。
一些国家推出的投资移民计划也极具吸引力。加勒比海国家如安提瓜、圣基茨等,启动投资移民项目,只需 2 到 6 个月就能获得护照,不仅能享受离岸金融中心优惠政策,便于全球资产配置、降低税收成本,还能免签 132 个国家,提升国际出行便利度与身份地位。所以,富豪移民更多是出于资产配置、税收规划、身份提升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并非仅仅盯着食品这一项。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探究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大众热议的焦点。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虫子吃了会死,人吃了肯定不安全,甚至传言转基因食品会致癌、导致不孕不育、影响后代。但科学事实并非如此。
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成员来自农业、科技、卫生健康等多领域权威专家。转基因产品上市前,要经过科学、全面、严格的食用安全评价和环境安全评价,任何阶段发现安全问题,都会终止研发试验,不会进入产业化环节。以抗虫作物为例,科学家将 “抗虫蛋白” 基因转入农作物,像广泛应用的 Bt 蛋白,来自苏云金杆菌,作为生物农药已安全使用 80 多年。Bt 蛋白杀虫功效专一,只与特定害虫肠道上的 “特异性受体” 结合,致使害虫肠道穿孔死亡,而人类、畜禽和其他昆虫胃肠细胞没有这种 “特异性受体”,转基因食品进入人体后正常消化吸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谓转基因食品致癌、导致不孕不育等说法,毫无科学依据。2012 年法国人塞拉利尼的论文曾将转基因玉米与癌症联系起来,结果法国及欧盟食品安全局经过六年研究,耗费超 1 亿元人民币,证实转基因玉米没有引发任何负面效应,更无慢性毒性和致癌性。2013 年有关 “广西男性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与转基因玉米有关” 的报道,也被证实是谣言,大学生精子异常报告中并未提及转基因,而是指出环境污染、不健康生活习惯等因素。此外,国内外用小鼠、猪、肉鸡等模式动物,甚至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猴,开展了大量转基因产品多代喂养试验,均证明对后代没有影响。
欧美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真相
“欧美人不吃转基因食品” 也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谣言。美国作为转基因技术研发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消费国,批准了 22 种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每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 11 亿亩左右,占耕地面积 40% 以上,玉米、大豆、棉花、甜菜等转基因品种种植面积超 90%,且美国生产的 50% 左右的大豆和 80% 以上的玉米都在国内消费。欧盟每年进口大量转基因农产品,如 2021 年,进口转基因大豆约 1500 万吨,占大豆进口总量 90% 左右,进口转基因玉米 300 多万吨,占玉米进口总量 30% 左右。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也大量进口大豆、玉米、油菜籽等转基因农产品 。
网上有时会出现某些国家销毁或拒收转基因产品的消息,这并非因为转基因产品不安全,而是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对进入本地市场的产品有许可制度,未经批准的产品都会被处理,并非转基因产品独有。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施强制标识制度,这并非意味着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而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农业农村部机关食堂也会采购如转基因大豆油等产品。
有钱人移民海外有着复杂多元的原因,将其简单归因于躲避转基因食品是不合理的。同时,经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监管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欧美人也在大量消费转基因产品。我们应摒弃偏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转基因技术和食品,避免被不实言论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