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新氧集团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轻医美连锁业务表现突出。全年连锁业务营收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1206%;第四季度单季连锁业务营收为8127万元,同比增长702%。第四季度核销付费人次超过38000人,同比增长1016%;核销付费服务点数量超过81500个,同比增长1422%。
新氧青春诊所全年在9个城市布局19家门店,覆盖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平均顾客满意度达到4.98分,复购率超过60%。这些数据反映了轻医美连锁业务的增长趋势,同时也显示出医美产业价值链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
事实上,昊海生物科技此前发布的2024年业绩公告显示,其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4%和1.04%,整体毛利率由上年的70.46%下降至69.89%。从长期来看,“玻尿酸三剑客”昊海生物科技、爱美客、华熙生物的业绩增速呈现下滑趋势。
过去,这些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和市场垄断地位享受了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但近年来增速已降至个位数。这主要受到技术普及与竞争加剧的影响,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新进入者的增加,上游企业的技术壁垒逐渐被削弱,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此外,医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导致上游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价格战频发进一步削弱了利润空间。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行为变化。
轻医美连锁潜力显现:运营效率提升
爱美客、昊海生物等上游医美厂商增速下滑,核心原因在于玻尿酸、肉毒素等传统产品赛道玩家激增,价格战拉低整体利润率。此外,在上游长久以来的超高毛利状况下,下游倒逼上游合理让利,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
与此同时,下游轻医美连锁反而展现出惊人的增长潜力。以新氧青春诊所为例,其保利店于2023年5月开业,使用面积630平方米,配备12名医生和52名员工。开业5个月后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第16个月收回初期投资。目前,该店月均服务人次达到2000人,老客收入占比68%,复购率76%,24年Q4月均收入470万元,月均利润80万元,月均利润率17%,月均坪效7386元/平方米/月。
新氧青春诊所的运营模式体现了对医美行业成本结构的系统分析。传统医美机构的成本构成中,获客费用和供应链支出占比较高,对利润空间形成一定限制。新氧通过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建立社群体系,降低了用户获取成本。同时,通过自主搭建供应链体系,实现了从产品采购到服务交付的全流程成本管理,从而降低了终端服务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医美方案。
新氧青春诊所推进了数字化管理流程,包括诊疗方案标准化、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培训体系数字化以及质量控制流程的信息化。这些措施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确保了服务交付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其坪效、人效及现金流指标显示该模式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
产业价值链重构:极致性价比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医美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是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求端的革命性变化,促使消费者从为营销溢价买单转向为确定性质价比买单;供给端的革新,则是轻医美连锁通过控本双引擎实现高性价比服务的关键。
医美消费的主力人群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加注重高品质下的性价比,对于医美服务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新氧集团董事长兼CEO金星指出,随着大众审美更加自然,消费者更愿为“抗衰”买单。光子嫩肤、热玛吉这类恢复快、舒适度高、风险低的项目成为主流,消费者希望轻松决策。拒绝办卡充值套路,追求“效果看得见,价格算得清”的服务,倒逼行业从小众转向大众。这表明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服务时,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高端溢价,而是更加关注服务的实际效果和价格的合理性。
轻医美连锁的快速发展,与其在供给端的创新策略密切相关。以新氧青春诊所为例,该品牌通过优化获客成本和供应链管理,形成了差异化的运营模式。
在获客成本方面,新氧通过其医美平台积累的用户基础,构建了社群流量体系。通过新氧APP等平台的导流作用,获客成本显著降低,导流贡献比例超过40%。同时,AI客服的应用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对人力成本进行了优化,为机构在运营成本控制方面提供了支持。
行业案例显示,高性价比策略在多个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性。例如,瑞幸咖啡通过拓展消费场景实现增长,山姆会员店通过精选SKU优化成本结构,胖东来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生鲜损耗率。这些案例表明,成本优化与消费者价值感知的匹配是商业模式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医美领域,新氧青春诊所通过集采、自建产品管线和社群运营等策略,对成本结构进行了优化,将医美营销和供应链成本降低60%-70%。新氧集团董事长兼CEO金星表示,新氧青春诊所通过集采、自建产品管线和社群建设,极度压缩非治疗成本,让消费者过去做1个项目费用可以做2-3个项目。1年多在9城核心商圈开设25家店,年底将达50家,年服务能力120万人次,并计划拓展海外市场。
轻医美连锁的赛道价值凸显: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从资本市场的视角来看,轻医美连锁展现出较高的增长潜力。与上游企业增速放缓的态势相比,轻医美连锁在市场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根据行业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中国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143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约3倍的增长,显示出该领域持续扩张的潜力。
上游企业面临的增速放缓现象在行业年报中有所体现。例如,昊海生物科技等企业的财务数据显示,其营收和利润增长幅度有限,反映出上游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的增长瓶颈。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普及,上游企业的技术优势可能被逐步弱化,产品同质化现象加剧,价格竞争压力增大,对利润空间形成一定挤压。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资本市场对上游企业的长期预期。
轻医美连锁的扩张趋势则受到行业标准化发展的推动。以韩国市场为例,轻医美连锁品牌数量超过10个,门店总数在200家以上,占韩国医美机构总数的10%以上,净利润率维持在20%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约2万家医美机构中,95%以上为小型机构。若按照相似的行业结构演进路径,中国轻医美连锁门店数量可能达到2000家以上,显示出较大的市场潜力。
部分轻医美连锁品牌已通过单店运营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例如,新氧青春诊所的坪效、人效及现金流指标表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该模式在特定市场环境下的复制可能性。此外,轻医美连锁的网络效应可能通过用户数据积累对产品研发和服务优化形成支持,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当前,轻医美连锁的扩张与上游企业增速放缓的现象,反映了医美产业价值链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可能促使行业资源向更具成本效率和消费者导向的环节倾斜,为下游连锁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应该也是新氧连锁业务高速增长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