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2025年3月31日的声明中提出,只要胡塞武装停止向美国船只开火,美军也将停止攻击。但他同时威胁称:

“否则,我们才刚刚开始,对胡塞武装和他们在伊朗的支持者来说,真正的痛苦尚未到来。”

啥意思?武力解决不了,开始动嘴皮子了?故技重施,通过设定单边条件将责任推给胡塞武装,目的是为后续军事升级预留空间。



美军自3月15日以来持续空袭胡塞武装目标,但胡塞武装反抗强烈,通过低成本的无人机和导弹对美军航母发起反击,甚至在美军宣布“斩首行动”后仍然保持着顽强的战斗力。





这种非对称作战让美国很头疼,意识到短期难以彻底消灭对手,所以想转变一下思路,先寻求阶段性停火用来调整策略,缓口气再战。

特朗普政府将胡塞武装的行动与伊朗挂钩,多次指责伊朗是幕后支持者。打击胡塞武装不仅是为了保障红海航道的安全,更是为了向伊朗施压,迫使其在核协议谈判中作出让步。



没想到伊朗也不是好糊弄的,没有因此妥协,反而明确拒绝与美国谈判新协议,这让好面子的特朗普有些下不来台。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展示“观战”照片,试图塑造强硬领导人形象。但面对胡塞武装的持续反击,其“彻底消灭”的豪言在外界看来就是空洞的威胁。



而且美国防部承认不会投入地面部队,进一步暴露了打击胡赛手段的局限性。

胡塞武装明确表示将以“升级回应升级”,并继续支持巴勒斯坦抵抗力量,为加沙撑腰。其发言人称:“萨那将继续为加沙竖起盾牌,无论面临多大挑战都不会抛弃加沙。”



特朗普的军事行动虽然在缓解红海航运压力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使中东态势更加紧张了。以色列和伊朗也都没闲着,都在为自己的那点利益蠢蠢欲动。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与“选择性介入”策略陷入矛盾,既无法彻底抽身,又难以有效控制局面。

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的“停火提议”更多是战术性调整而非战略妥协,其本质仍是通过施压来换取谈判优势。



剧本已经写好,但是对手没有按照剧本演,胡塞武装的抵抗能力、伊朗的强硬立场,使得这场冲突短期内难以彻底平息。

未来局势可能呈现“打打停停”的拉锯态势,而特朗普的“狠话”最后可能只会起到掩盖行动的局限性,维持其强人形象的效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