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你们觉得孩子“随父姓”和“随母姓”有什么不同吗?
孩子的名字要伴随一生,所以也被赋予了重大和美好的意义。
很多新手爸妈在娃还没出生的时候,就绞尽脑汁的想给孩子起一个寓意美好、悦人动听的好名字。
名字一般是跟随在姓氏后,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大多数的家庭,孩子生下来随父姓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孩子会随母姓。
在中国,如果说父母离婚了,独自带孩子的母亲,一般会将孩子的姓氏改为自己的,这多多少少也会给孩子心理上带去一些影响和伤害,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孩子。
有一位孩子,因为妈妈的姓氏比较特殊,全家人在给她起名的时候,一致通过“随母姓“;
没想到这一决策也给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去很大的积极影响,身边的小同学、小伙伴都希望能够有她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
孩子随母姓引发同学羡慕
这个孩子叫“第五月“,上学期间,哪科老师上课点名的时候,都会对她的名字产生好奇,简直就是“过目难忘”,看一眼就能记住的神仙名字。
有老师也会私下里问她,你到底是姓“第“还是姓”第五“,感觉这两个姓都挺少见的。
经过沟通了解得知,原来她是姓“第五“,是一个复姓,与轩辕、公孙、欧阳等姓氏相似,也存在于《百家姓》中;
是中国汉王朝建立后,从田齐王族里分支出去的一支,于是有了”第五氏“这个姓氏。
关于“第五月”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因为孩子的母亲姓氏太特殊,当年她出生的时候,关于起名字家里还开了一场家庭会议。
会上,孩子的姑姑就提议,朱姓不好听,不如跟着嫂子姓“第五”,起出来的名字大气有画面感,名字就是一张行走的名片,今后孩子走到哪都是一道风景,引人关注。
于是,全家人一致通过姑姑的提议,让孩子“随母姓”,她们给娃精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第五月“。
也正因为自己与众不同的名字,她从小到大确实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重视,光上课提问频率都会比其他同学高很多。
而且,她的名字还引发很多小朋友的艳羡,好多听说她名字的故事后,回去嚷嚷自己的父母,也要给自己起个复姓;
因为这个名字听起来太酷了,在孩子们心中就仿佛被赋予了魔法能量,可以战胜很多困难和难题呢。
为什么如今“随母性”很常见
我们会发现,身边随母姓的孩子不在少数,人们也是见怪不怪,其实这背后也有多重的社会文化原因。
第一,女性地位提高
孩子随父亲姓,仿佛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其实是父系社会男性力量强大、占主导地位的体现。
现在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尤其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发达的国家,其实人们越来越不拘泥于孩子仅仅随父姓了。
数据显示,上海江苏一带随母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上海地区,随母姓的比例已提高至10%。
年轻一代的女性更认同"姓氏权平等",认为随父姓并非天经地义,而是可协商的选择。
这和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经济独立自主,在家庭中决策话语权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二,二孩政策放开
随着二三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原来是80、90年代的独生子女,她们的父母养育一个孩子,于是会鼓励建议其多生两个,“二孩二姓”在很多独生子女父母家庭也不再是罕见的事。
一位宝妈说,因为自己的父亲就是家里的独子,自己也是独生女,江家到她这一代,如果生下的孩子不随她的姓,真的就“断后”了,于是她和老公商量,孩子随母姓。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子女可随父姓或母姓,也为随母姓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些多子女的家庭,一个孩子随父姓,一个孩子随母姓,这种做法看似平衡了双方家庭的利益和情感,也成了很多新型家庭的选择。
第三,妈妈姓氏稀缺/好听
如果妈妈的姓氏很好听,家庭也会考虑孩子跟随其姓氏,起出来的名字显得与众不同。
比如中国最美的九大姓氏:独孤、上官、纳兰、慕容、欧阳、司马、夏侯、诸葛、皇甫,听起来就很惊艳,孩子随母姓起出来的名字耳目一新,如同芸芸众生中的一股清流,悦耳动听。
还有一些单姓,也非常好听,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她叫“柏芙蓉”,据说她就是随母性,因为姓氏特殊好听,名字也给人一种大气雍容的感觉。
另外,像“梅”、“奚”、“邬”姓,无论是音色还是字形,都绝佳,如果妈妈是这个姓,也考虑可以赐予孩子,让其周身笼罩一层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光环。
“随母姓”或给生活带来麻烦
尽管现在随母姓的现象很常见,但是身边的一些案例还是共同指出,不建议家庭轻易让孩子随母姓;尤其是多子女家庭,有孩子随父姓,有孩子随母姓,也会出现很多弊端。
① 家庭内部关系复杂
《六姊妹》中老五刘小玲,是六个姐妹中唯一一个没有跟随父亲姓何的,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差点还被送人,最后留了下来;
因为自己的姓氏和其他姐妹不同,所以她总有一种疏离感,觉得是家里的外人,其他姐妹也会有意无意的排挤她。
因为孩子们的思维很简单,她们天然会觉得只有同一姓氏的才是一家人,兄弟姐妹不同姓,也会引发矛盾和争吵。
② 对孩子成长不利
一个家庭中孩子不同姓氏,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重组家庭,或者是其他不好的原因,给孩子的成长带去很多不利因素。
而且在老人的心目中,和谁姓往往对谁比较亲一点,就有一个案例,爷爷奶奶疼爱和自己一个姓的,而姥姥姥爷情感上则更偏向“随母姓”的孩子。
孩子被卷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成了家庭权力争夺的工具。
③ 或面对一些繁琐流程
因为很多地方存在默认随父姓的行政惯例思维,办理手续会比较麻烦;
随母姓的孩子在上学、结婚、出国签证等出具材料时,要提供更多的证明材料;而在继承财产或分割遗产时,也会受到争议和质疑。
你认为孩子“随母姓”会有什么弊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