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真理报》援引国防采购部门主任格里布·卡涅夫斯基3月31日声明称,乌克兰国防部计划于2025年部署1.5万台地面机器人执行前线作战任务。尽管卡涅夫斯基强调此类系统的生产规模较去年显著提升,但《福布斯》此前指出,乌克兰未能实现2024年部署1万台机器人的目标。
报道分析指出,新技术推广缓慢的首要挑战在于机器人技术成熟度不足。当前系统需突破三大技术难关:首先是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链路,确保前线操控指令实时传输;其次是提升全地形适应能力,避免在草地、沙地或泥沼等复杂环境中陷入困境;最后是成本控制,需平衡先进功能与大规模列装的经济性。
另一个关键制约因素在于部队对新质作战装备的运用能力。士兵不仅需要掌握机器人的性能参数,更需基于战场态势制定周密任务规划。然而现状显示,多数作战单位尚未形成成熟的机器人使用战术,官兵对设备技术特性的熟悉程度也存在明显不足。这种"人机磨合期"的延长,直接影响了战场效能的释放。
尽管面临挑战,乌克兰国防部的大规模部署计划仍具战略意义。地面机器人集群的运用,既可降低人员伤亡风险,又能执行危险区域侦察、火力引导等任务,形成"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新型模式。未来若能在技术迭代中解决现有短板,配合部队训练体系的完善,或将显著改变战场力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