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文化生活沦为娱乐的循环,严肃对话退化为幼稚语言,其文化命运将岌岌可危。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近日,拥有3700万粉丝的美国网红Speed(甲亢哥)前往中国直播,仅在上海直播的六小时,就吸引了560万人观看。
由于其直播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街景、友善的人民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所以引发了不少西方网友对中国印象的改观,他们纷纷留言称:“中国被严重低估了”;“我觉得如果我不去中国,我一生都会后悔。”
甲亢哥原名小达伦·沃特金斯(Darren Watkins Jr.),网名Speed,因其直播风格夸张、癫狂而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哥。
关于甲亢哥中国行,多数人认为是件大好事,称之为“中美小红书对账”后又一次文化胜利,“甲亢哥用6个小时的直播破坏了美国投入数十亿的反华宣传”。不过,也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小题大做,批评国人过于重视外国人的看法,应该把心思用在做好自己的事情。
笔者认为,要分析甲亢哥中国行,首先需从其本质入手。甲亢哥不是传统文化名人,而是一个算法催生的网红。其爆红的底层逻辑是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审美降级——甲亢哥通过夸张的表情、猎奇的情绪宣泄,精准捕获低认知群体的注意力,从而获得追捧, 这类爆红模式在国内也屡见不鲜,比如Giao哥、东北虎哥之流。 因此,大致可以推断其粉丝画像与国内的网络马戏团别无二致,并与热衷玩梗的亚文化群体高度重合。
甲亢哥式的审丑经济具有显著的社会分层特征。全球精英与高净值人群对这类内容文化免疫——既不会主动接触,更不可能因此改变中国认知或产生消费冲动。真正可能受甲亢哥影响的,很可能是大量处于西方社会底层的“洋屌丝”:当他们目睹甲亢哥在中国享受的"礼遇景观“时,容易产生角色代入,进而萌发赴华当外宾的冲动。试想,如果Giao哥前往越南直播,受到万千追捧,那么国内哪些群体会产生情感共鸣呢?
甲亢哥被热情的中国粉丝所包围,所到之处前呼后拥、人潮涌动。
诚然,此类 流于表面的“文化交流”也能刺激旅游业发展,改善中国国际形象。但显然,它并不能动摇西方主流叙事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不会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动能和有效投资,还会增加“低素质老外涌入”的维护成本和管理风险。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甲亢哥只是一个流量网红,他来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我们不应一厢情愿地赋予其商业行为崇高使命,鉴于其粉丝素质参差不齐,更不能把宣传工作寄托在此类人身上。
要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还得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真正可持续的文化输出,必然根植于国民的主体性觉醒。这种觉醒不来自外部,而源于我们内心自信和幸福感的外溢:当我们生活品质达到一定高度时,文化自信必将外溢为文化传播——每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真实体验与真诚表达,才是最具感染力的中国故事。国民一张张发自真心的笑脸,远比外国网红张牙舞爪的表演更令人信服。/
作者简介:自由的海豹 ,历史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