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虽然地处中南半岛,但它并不是东南亚的区域核心,远离政治与喧嚣的缅甸,成为了东南亚经济发展当中的一枝独秀。

只不过,这一枝独秀并不是歌颂缅甸的经济有多么繁荣,而是说缅甸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在这片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蕴含的资源足以撑起一个大国,这一点在英国人统治期间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缅甸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缅甸经济规模达到了同时期中国的两倍。

而它吸引的目光自然是众多的,新加坡的李显龙都要远道而来,去学习缅甸经济经验。

可偏偏有着这样先天资本以及后天优势的缅甸,为何在后期发展当中错失了机遇,成为了最贫穷的国家。

殖民统治在任何一个国家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同样的命运发生在缅甸人身上时也是如此。

贡榜王朝是缅甸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但这个实力最强的王朝却轻而易举的沦落到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当中。

从1824年开始,贡榜王朝就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土安全,可英国人的现代化革命让贡榜王朝吃了大亏,最终不得不走在了清王朝之前,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之后的岁月里,贡榜王朝也没有迎来和平,英国人通过两次大的战争将缅甸彻底拉入了英国人的殖民范围。

英国的统治在当地刚刚建立起来时,迎来的是持续不断的反抗。

英国人的到来是为了攫取资源与经济利益的,动荡的缅甸显然不符合英国人的期望。所以,安稳缅甸局势成为了当务之急。

聪明的英国人为此发明了乡村领袖制度,在英国政府的利益驱动下,乡村地区较大势力纷纷投靠了殖民政府,他们被殖民政府委以重任,成为乡村地区的领袖人物。

在他们的权力之下,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大城市,国家的形势逐渐稳定了下来。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英国人的掠夺也便开始了。

缅甸远离东南亚的是非,加之国土面积广大,物产自然相当的丰富。在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种植业一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英国人最先在缅甸扶持的便是农业,稻米、小麦、甘蔗等农业作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缅甸的土地上。

经过英国人的技术加持,使得这些农作物的长势十分喜人,产量自然居高不下。但这些粮食的种植并没有给缅甸带来直接的回报。

英国人把土地当中产生的农作物统统收归己有,不是运回英国本土,就是输送到其他殖民地加以售卖,进而换回经济利益。

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之后,英国人开始寻求工业原料了。

在广袤的缅甸国土上,石油被开发了出来,虽然产量不高,但它依然造就了世界上最早的石油生产商。

有了经济,必然会带动交通的发展。

水路系统十分发达的水网为缅甸交通提供了便利,英国人依托缅甸的水网建设了密集而又繁忙的水路运输。加之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铁路和公路在缅甸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如此一来,英国为缅甸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工农基础。

要实现一个社会的持续发展,仅仅靠经济和交通是难以维持的,只有人实现了持续进步,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运转。

英国人打破了缅甸封闭式的传统教育,开始引进西方文化,西式学校的建立,使得以佛教为主的缅甸出现了裂痕。

新生儿不沉溺于佛教文化,开始接受英式教育,按照英国人的理念培养英国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在这样的理念下,缅甸千万级的人口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规模庞大的基础性人才。这一点放在整个亚洲范围内似乎也只有日本能够与其相提并论。

经济进步、交通发达、教育上升,这三样下来之后,缅甸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在基础打牢之后,缅甸人开始谋求政治上的独立,他们不再满足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开始寻求建立独立国家。

1936年,通过不断的抗争,英国终于做出了让步,同意缅甸以选举的方式推举缅甸人成为地区责任人。

二次大战的发生又为缅甸提供了机会。虽然二战时期缅甸被日本占领,但盟军解放缅甸之后,缅甸拒绝加入英联邦。

1947年,他们同英国的谈判有了最终的结果,缅甸得以建国。

此时的缅甸可谓走到了人生辉煌的时刻,战争没有将缅甸摧毁,反而在英国人的扶持使得缅甸经济繁荣异常。

滇缅公路的恢复,更是增加了它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途径与机会。

亚洲虽然有四小龙,但缅甸也是不遑多让的一极。

按说有这样的先天优势,缅甸在独立之后应该发展的更加蓬勃,可实际上缅甸的发展却异常艰难。

获得独立之后,国内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军政府的建立,让整个缅甸处在高压之下,内部斗争不断。

国家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政党的斗争上,无人关心经济的发展。

守着英国人给打起的半工业基础,缅甸只能放弃,以耐温为代表的军政府在缅甸国内实行独裁统治,他们关心的重点是权力而非经济。

缅甸人的死活也变得无关紧要,从独立后开始,缅甸从亚洲最大的稻米出口国跌落了下来。,拱手将头把交椅让给了泰国与日本。

诸如此类的经济滑坡,还在缅甸各个行业持续不断的上演着。



到如今,缅甸已经彻底失去了崛起的资本,至于将来会是什么样,那就不得而知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