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作为大多数,能在其笼罩下保持尝试,保持思考,就已经是在战胜自己的迷茫。
——女同事说
点赞、推荐,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最近春招的热门程度,堪比应届生大军“攻打”招聘会,他们喊着什么双休啊五险一金啊就冲过去了。
网友戏称,西安的兵马俑也比不上招聘会的“牛马俑”多。
还有网友分享,自己参加校招后再也不敢轻视任何一个店员,因为在商场叠衣服的可能是清北管培生;在某连锁火锅为你热情服务的可能是世界前300院校的毕业生。
图源:小红书@一捆菠萝
而在不容易的就业环境里,也许名校毕业生暂且还能有机会,但对于很多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很有可能是投了几百份简历但都是“已读不回”,即便找到了工作也可能是“差强人意”,最后没干几个月就辞职。
01
从校园到职场
我好像永远是半桶水
远风在一所公办二本读人力资源专业,去年她大三,一只脚步入准毕业生行列。
几乎每堂课的开始,老师们都会语重心长地劝他们“早做打算”,视频软件也经常推送类似“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视频,“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感到忧虑。”
在就业焦虑的压力下,像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一样,远风开启了自己的实习生涯。
她实习的第一家单位是位于市区CBD的一所猎头公司。
从学校去地铁站需要乘坐30分钟公交,接着是1小时起步的地铁,等出站后再步行15分钟才到公司楼下。在一天里,加上等待时间,光通勤就要耗费将近4小时。
然而,这段实习并没如远风所愿,成为减轻她焦虑的解药。在猎头公司,即便是实习生,每天也要完成相应的KPI,每天一到公司,远风就开始为能否完成KPI而紧张焦虑。
因为一旦没有完成,领导就会在下班后开会让她总结难点和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对第二天的工作做出计划,通常要折腾到七点半以后才能下班。
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完全占据了远风的私人时间,下班时间也得回复领导、求职者的消息。
“有一次周末我发烧了,浑身酸痛地躺在床上,一直昏睡不醒,直到傍晚六点多勉强起来打开手机微信,才发现有领导的几十条未读信息,和一个应聘者临时有事无法来面试的消息。”
在那之后,她的领导再三嘱咐,就算在休息日也要常看微信。这导致远风对微信开始有抵触心理,“一有红点点出现就会心跳加速、浑身局促不安,但是我依然要第一时间点进去处理。”
作为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同时又把就业目标定位在对口行业,远风一只脚还留在象牙塔内,就已经开始感受职场强劲的烈风。
她看着流水般的求职者,有的是比自己大一届的学生,有的裸辞后一直在找工作无果,有的在上班时间跑到楼梯间里躲着领导抽空视频面试,有的坐两小时地铁赶赴面试地点……
而他们的面试结果大多是不通过的。
这让远风想起自己之前的面试经历,“我也会被招聘软件对面的HR标上‘简历不合适’;也会在坐了很久的车去面试后被告知‘面试未通过’;也会听到从面试官的鼻腔发出来的轻嗤。”
而实习工作中的辛苦和不得门道,也同样在敲打着她的心:
包装自己,推销自己,然后得到这样一份工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多大的用处呢?
“我短暂地坚持了一阵子,却还是被数不尽的焦虑、内耗、崩溃打倒,我对自己的选择越来越没有信心,也陷入了迷茫。”
小半的2024年,围绕“工作”二字,显得十分割裂。没能忍住在工作中积攒的情绪,在应届生们开始涌入就业市场的八月,她选择了裸辞。
小半总感觉自己从未真正踏入职场。“我希望我能够‘入行’,能与非行内人有一定壁垒,能对自己的工作侃侃而谈。
可是除了增长的年岁与被迫吸收的人情世故外,我与学生时期并无二致,过去的经历就像是短暂的大学生外出兼职。”
或许是因为这只是她无可奈何下接受的一份工作,或许是因为她没有习得多少工作技能和专长,也或许是因为她没有从工作中得到太多正反馈。
总之,第一份工作的经历,与小半想象中的职场生活相去甚远。
她形容自己是“半桶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且在职时长未满一年,而我已经缴纳了社保,没有了应届生的身份,不再是‘新人’。”
毕业证日期和社保缴纳经历不会说谎,它们像标签一样贴在小半的简历上,呼应着HR的一句句“不合适”。
“我这‘半桶水’在市场上晃荡,既没有空瓶的单纯,又没有满瓶的稳重,始终处在尴尬的位置。”
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让无数年轻人产生阵痛。
怀抱着理想和热情的年轻人,往往要在职场经历现实的挫折,他们或选择咬牙坚持,继续探索;或选择毅然放弃,及时止损。
然而,这种期待与现实的偏差似乎无穷无尽,越发失衡的内心难以调理,年轻人们伴随着焦虑与内耗过关斩将,却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尽头。
02
看不清的未来:
他们的生长痛
2024年的下半年,小半顶着“待业”的标签翻来覆去,在日复一日的失眠和晚起中,床上仅用来遮盖肚脐眼的薄被单换成了过冬的厚被子,就这样从酷暑到严寒。
她仍坚持称自己为“待业人员”而非“失业人员”,她说,自己其实是从敏感的形容中坚守微弱的自尊心和主动性。
因为她觉得,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在上半年拥有工作,还算是个有用的人;但在下半年里,她没有工作,除了浪费光阴,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是一个无用的人。
这样来看,上半年是有效的,下半年是浪费的,我的2024年只有一半有用。”
与同龄人相比,毕业后的她总是处在停滞状态,“本该是一年的里程,我却落后他们一半。”
在小半的朋友圈里,不论是读书深造的,还是直接就业的,同龄人们都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看着不断更新的工作动态与不断解锁的旅游地点,小半觉得羡慕,甚至也有一点嫉妒。
“都说不可将他人之得视作自己之失,可在这并非旷野而是轨道的现实世界里,我确确实实被抛在身后了。”
她害怕亲戚之间的问询,同辈之间的比较,更多的是怀疑自己的选择。
从辞职到现在,谈不上丰富的工作经验,无法解释清楚的裸辞原因,以及轻易失去的应届生身份,让她在激烈的竞争中举步维艰。
在一个个为找工作而失眠的夜里,小半不停质问自己:我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秋葵对这份迷茫也有深刻的认知,但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在第一份工作中挣扎。
作为2024年的应届硕士生,他就读于某冷门专业,除了深造投身科研,在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对口工作。
“现在就业市场行情不好,加上我的专业也比较冷门,找工作时就经常和朋友吐槽,辛辛苦苦三年读下来的研究生,还不如三年前本科生的时候好找工作,而身边有些朋友工作几年,也开始面临被裁员的风险。”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了工作机会只能好好珍惜,秋葵也接受了一份不对口的工作。
“虽然大家都会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要考虑发展前景、工作内容、上升空间等等,但是这个环境下,普通人只能考虑吃口饭就不错了,根本顾不得那么多。”
“但面对如今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还是时常感到迷茫和不解。”
“我不知道我将来的人生究竟应该如何去过,我不想一辈子打工,我也想看看这个世界想去拥抱大自然,我也想找到我特别热爱的领域去一辈子耕耘。”
“但是我又好像没有明确的目标。”
秋葵说,上班时做的是不知有何价值的工作,下班后也没有足够的能量去丰富自己,生活好像处处不如人意。
但一千多万应届生的数字如此惊人,工作太难找,有时他觉得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他们说这是时代病,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有一个时代的通病,我想确实是这样的。”
这是独属于就业困难时期年轻人的生长痛,面对存在生活各处的落差,无数次回想过去做出的一个个选择,是对是错,不断复盘却无法说服自己;
他们不断与自我辩论,与社会辩论,却始终得不到一个想要的回答。
03
喧嚣与压力下
学会自洽与和解
远风的同学们,有的考公考研,有的积极投简历面试、挑选到手的offer,还有的和她一样辗转在没有转正机会的公司。
好在三份实习工作下来,还没毕业的远风已经对职场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我很感激实习期间遇到的领导和同事,他们教会我很多,也包容了我很多的失误。”
回顾过去一年,远风一度困在想法和行动之间,有的行动后不如意,被后悔的阴影笼罩;有的是只存在于脑海的热情,还未付诸行动。
“我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顾虑,也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不甘。”
但远风明白,进与退,是选择的两难,也是知与行的博弈。她决定按现有的节奏走下去,一直走,直到她真正能回答自己内心迷茫与困惑的那一天。
小半在同辈压力和时间焦虑中挣扎,终于有了挣脱的希望。她说,自己已经寻到了“半份”自由。
“我想我起码真真切切地更了解自己。我坚决地不会再从事上一份类似的工作,我不喜欢为他人收拾残局,也讨厌不讲道理的投诉和挑刺,我想要的是能让自己有所成长的工作,我需要成就感和满足感。”
“尽管这些在今天的就业环境下显得那么天真,但依然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就让我做一个幼稚的理想主义者吧。”
“我更厌恶尔虞我诈的职场环境,每个人的话就像罗生门,猜忌与怀疑让我感到疲倦,独善其身更是天方夜谭。
“因此我逃离了这份工作,像是从泥泞中逃脱,只是沾满泥巴的双脚还在不停奔走,暂时没有寻到落脚点。”
之所以称之为“半份”自由,是因为小半知道,自己已经逃离了不喜欢的,现在,或许是时候尝试接触喜欢和擅长的了。
除此之外,她也找到了“半份”自洽,尽量不再与同龄人做比较。
“我充分地了解,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出发点,也将走向不同的终点,我与他们相识,不过是因为我们刚好在公交车上短暂共乘了一段时间。路程还远,现在就笼统地比较旅途丰富度,对我们都不公平。”
小半关掉了朋友圈入口,主动逃离了同辈焦虑的场所。或许这样治标不治本,但总比不治标也不治本更好。
秋葵在一次谈话中对朋友说,虽然生活看起来有些灰暗,但自己仍然想要活久一点,每天锻炼身体,吃自己做的饭菜,不熬夜,把无趣但或许有用的工作做好,坚持终身学习。
想要健康就健康的活着,想要快乐那就按自己快乐的方式活着。
“于是我告诉自己新的一年不要想那么多,工作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享受当下的每一天,因为你不知道明天这个地球会发生什么许多事情你也改变不了。”
对秋葵来说,哪怕永远找不到生活的目标,但每天也还是都在体验生活,他觉得,自己正在逐渐与自己和时代和解。
这一代年轻人,不仅面临着各自的焦虑与痛苦,也抵抗和应对着极其相似的迷茫与压力。
“就业难”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冲上热搜,毕业生的逐年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学历焦虑仍在加剧,无论是大专生还是二本生,甚至985、211毕业生,都在不同的背景里和不同的困难抗争着。
这或许是一种结构性的“时代病”,只有极幸运者可以跳脱出来。
而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作为大多数,能在其笼罩下保持尝试,保持思考,就已经是在战胜自己的迷茫。
我们无法改变生活在其中的大环境,但当学历焦虑和就业焦虑的潮汐扑面而来,初出茅庐却能学着面对,不知何解却能努力摸索,背负压力也敢于重新开始。
我们其实已经在保持着积极向前的姿态,于这场连绵的大雨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屋檐。
每日互动
你对你自己现在的工作还满意吗?
评论区告诉我8~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更多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