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过去三年的“爆雷潮”和“保交楼”,时间到了2025年,大部分品牌房企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剩下的就是慢慢清算,该抓的抓,该判的判。此时楼市格局完全重塑,残存的房企是否还要继续开发下去呢?答案是肯定的,房地产行业的基本经营逻辑并没有变,要么彻底放弃这个行业,要么就得拿地维持运转。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剩余的品牌房企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以后,今年又纷纷回到土地市场,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央国企们变得更加谨慎小心,拿地很有选择性,争先恐后将手里资金投向一线城市,对二线城市则进行区分。
强二线放胆拿,中二线投一点,弱二线看情况。至于三四五线的小城市、小县城就不再多看一眼。于是最近我们看到新闻,上海、杭州、成都等大城市又开始不断刷新“地王”,土地市场真是热的很热、凉的很凉。
想当年楼市巅峰年代,土拍竞价动辄上百轮,成交大幅溢价,在那时开发商拿地是不计成本的。时至今日,大家拍地时和和气气,大多底价成交,很少还会抢地。开发商们挑挑拣拣,事先把账算清,有钱赚才把牌子举起,我们看福厦泉三城今年第一场土拍便是如此。
固然本市国企仍是兜底主力,但央国企们为了补仓,一季度在福建还是挑走几块地。在厦门主要是中海拿了同安环东一块小地皮,楼面地价也就一万而已,总价区区3.49亿。此外,绿城也参股拿了同安西湖一块宅地。
在泉州是保利竞得了东海后埔片区一块也不太大的宅地,掏了8.2亿,这块地也被称为东海首幅“不限价”住宅用地。而在福州这边出手的是厦门国贸,拿了新榕金秀郡隔壁,厦坊溪旁的一块中型宅地,底价成交4.6亿。
可以看出,这些央国企对于福建市场保持高度理性,在每座城市不高不低适度投个几亿。近几年中海在厦门拿地都很会把握时机,等你大拆迁的时候才出手。这样一来,要么有手握大笔现金的“拆迁富”,要么有大量房票兜底,每次都能确保自身销售快进快出。
保利在泉州拿地也是这个逻辑,众所周知泉州倾尽全力打造东海,现在也只有东海新盘还能卖得出去,于是精心挑选了这块地,旁边有泉州五中和泉州实小的东海新校区,到时候可以把“学区房”的名号高高举起,不怕房子卖不出去。
至于福州五四北拍出那块地,人家会拿的原因也很明显,就是价格便宜。楼面地价不到一万,比泉州东海还低四千,而且这块地可建“立体生态住宅”,新盘售价又没有限制。别看现在五四北单价一万以下的新房遍地都是,地段很好的新榕金秀郡(金岚秀山)也只开价一万二三,到时候隔壁盖起来贵一倍以上都不奇怪,厦门国企不会跟你福州人客气。
但不管怎么说,“闽系房企”已接近全军覆没,外来央国企都不会以福建为重心,福厦泉这几块地跟人家北上广深杭比一比就只是零头而已。本省楼市还得靠本省房企唱主角,面对空出来的市场,各市国企需要各凭本事,主要考验的是当地民富和吸金能力。
今年3月8日本号文章指出,这时期土地财政依赖度高没啥不好意思,说明福州能卖地是一种本事。看起来福州四城区首场土拍有点冷清,与往年相比供地量极小。这是因为仓库里存货并不多,新的土地粮仓还在拆迁路上,老地块还需要抓紧卖。假如鼓台晋仓各大项目都能进展顺利,后面几场土拍又会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