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报道,近日,尼日尔军政府驱逐了3位中国石油高管,要求他们48小时内离境。同时尼日尔旅游部以“歧视性经营”为由,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该酒店主要接待中石油等公司的员工。目前情况尚未非常明了。有中国学者分析,事情的根源是尼日尔军政府希望中石油继续在财政上帮助军政府,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勒索,且手法激进、恶劣。尼日尔军政府是前年7月政变上台的。中石油去年曾以预付款的方式向军政府提供贷款。
据悉,中企贡献了尼日尔80%的原油产量与90%的成品油供应,若合作破裂或企业停摆,尼日尔的石油收入将面临断崖式下跌。失去税收与就业机会,经济可能陷入瘫痪,更讽刺的是驱逐技术与管理核心的中国高管,却留下缺乏经验的本地团队,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尚存疑问。如此一来受损的不仅是中企,更有尼日尔自身的民生与发展,对于中国而言,这场风波无疑是一次考验。中国长期秉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避免使用胁迫手段解决问题。
尼日尔政府(资料图)
其实在驱逐3名中国高管之后,如今的日尼尔已经大大不如以前,军政府在查封中企炼油厂之后,导致全国油价持续上涨,同时日尼尔失去了大量的经济来源,几乎每日都在损失1800万美元的收入。尼日尔的行为并不是盲目的,他们对驱赶中国3名高管有两个原因,一种原因是他们想要减少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另一种就是想要用这种方式“威胁”中国,从未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如今各个国家都在关注着中国会怎么做,但面对这些问题不需要担心。
此外,分析认为,该国军政府自己的野心之外,也有西方国家的影响。非洲地区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一个竞技场,再加上中美之间爆发的“关税战”,不排除尼日尔军政府背后有西方政客的撺掇,毕竟“画饼”是西方政客拉拢人心的常用手段。不管尼日尔军政府出于什么原因,驱逐中国人、关闭中企的举动,必然会给中尼合作带来巨大冲击。对于尼日尔来说,勘探和开采石油都需要资金,以该国当前的情况,真的能拿出来吗?
石油开采(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企在非投资面临当地政权更迭频繁、西方势力干预及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的复合风险,本次事件既展现了中国通过技术输出助力非洲工业化的长期努力,也警示海外投资需从“规模扩张”转向“深度融入”,构建法律防护、本地化运营与地缘风险应对的综合体系。董秀成指出,企业在海外投资时要有风险意识,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体系,做好风险评估,提前做好风险应急预案。此外,在合作模式与合作方式上,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
而且看到政府军如此的不作为,其他国家的国际投资项目也进一步撤离。印度矿业撤资、法国光伏搁置、美国铁矿撤离,超百亿的项目停滞不前。失业率的飙升和生活水平的下降,会进一步导致民生恶化。就算这一次尼日尔的政府军迷途知返,也挡不住国际信誉受损的风险。失信于世界各国的尼日尔,接下来在外交方面也可能陷入孤立的地步。但愿经此一事之后,尼日尔政府军能吸取本次教训,带领尼日尔民众走向安居乐业!
尼日尔政府(资料图)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在外被针对的现象已经不是个例了,公然掠夺资产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如何正确的保护中企权益,也成为了一大难题,这让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国家时,要引以为戒。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尼日尔政府应当知错就改,重新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保证不再做出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发展尼日尔的经济和民生。作为气候恶劣的沙漠之国,希望尼日尔军政府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