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公子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从雅安动身,我们来到了此次川藏行的第二站,泸定桥。说实话,这座桥,跟我想象中的实在大不一样。

桥面木板缝大得能塞进拳头,地下就是轰隆奔涌的大渡河。因从小恐高,我全程紧抓左右铁链不敢松手。这哪是桥啊,根本是挂在半空中的秋千!


战战兢兢中,风里传来别人介绍的声音:“ 八十八年前, 红军冲过来的时候 ,连半块木板都没有, 国民党把木板全烧了,就剩光溜溜的铁 链 。 ”

原来,当年二十二位勇士是背着枪、别着手榴弹爬铁链的。对岸有机枪扫射,铁链被烧得通红,根本没法碰。而这二十二名勇士,平均年龄还不到十九岁。

还有个细节让我特别震撼:突击队冲过桥后,后续部队居然在铁链上铺门板!老乡把自家门板拆了送过来,这才让大部队过了河。现在桥头卖烤土豆的大叔,可能就是当年捐门板老乡的后代。

我盯着脚下发黑的铁链细看,果然发现不少凹痕,有些很像是当年子弹打的。我一边数着残缺的木板,一边拽着朋友的胳膊慢慢挪步,突然眼前就有了画面——

对岸机枪喷吐火舌,铁索烫得像烧红的烙铁。年轻战士们攀爬时该怎样悬吊在晃动的生死之间?或许某个战士的掌心也曾被铁锈割破,血珠坠入江流,转眼就被湍急的浪花吞没。


值得一提的是,出发前朋友特意带了一面大红旗,一路上许多同游者问我们借红旗拍照,大渡河上红旗招展。

有陌生人笑说:“感谢你们,你们带来的红旗,为今天的泸定桥增添了一抹亮色!”我们连连摆手,“哪里哪里,真正应该感谢的是革命先辈,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的今天。”

没有半分矫饰和虚言,这一刻,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自豪。


下桥时我数了数,从恐惧到彼岸,不过一百零三步的距离。但当年这百来米,却是无数人用命铺出来的路。

风中的红旗仍在传递,人们的笑脸映着旗帜,大渡河依旧奔涌,但两岸早已换了人间。

“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新中国”,或许,只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才能真正明白这句话的份量。

-End -

希望和你一起共鸣!

weixin-queen201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