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户外游又火爆了起来。有旅行社年均出团量在100多个/周,3月达到150-200个/周。
“一到节假日,江浙的山上就长满了上海人,”网络上,有人这样戏称,这或许不是一句调侃。
天气一般的周末,上海来爬山的队伍依然从山脚下蔓延到半山腰;村民凭魔术巾颜色就能判断,“你们都是上海来的吧”。
徒步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发展出i人局、姐妹局等多种玩法,甚至还有出发迟的“睡懒觉特供团”。
“天天待格子间,想出来走走”“有力气对抗周一的现实世界”,囿于钢筋水泥里的都市人,一头扎进山野里,短暂吸取自然的能量,再回到城市。
户外团里不乏每周都去徒步的人,有人买了会员卡,周周来刷,一个团平均下来不过一顿外卖的价格。
也有出逃失败的人,行程还没开始,接到了任务回去加班,只能离队。
春天一到户外游火爆,买会员卡周周刷路线
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日,包邮区的天气乍暖还寒,但依然没有阻挡人们踏青的心。
以“半山李花满山雪”风景出名的浙江萧山三泉王村,尽管李花已经落完了,在周日一天,依然迎来了至少3个从上海出发的徒步团,还可以看桃花和油菜花。
“我们今天两个队,总人数近百人,是个百人大团,从上海出发的还有另外两个团,山上人多,路窄的地方大家注意安全,”出发的大巴上,领队叮嘱道。车行到服务区时,领队也会提醒,“今天服务区里的上海大巴也很多,大家记好我们的车牌号。”
春天一到,徒步团迎来了旺季。徐汇、松江、普陀等地的等旅游集散地迎来了大量等待出发的旅行团,凯旋路上排队的团号从1一直到100多号,顺着马路一路排过去。
“3月22日23日的周末,上海出发的团有200多个,29日30日的天气差点,但也有150多个团,”游侠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据悉,该旅行社一般一周的团量为100多个。
本地人对上海来的游客已经司空见惯,山脚下,村民看到路过的队员包上系的魔术巾,便问道,“你们都是上海来的吧?”
对于热爱户外的人来说,在周末逃离工作生活的城市走进山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每周都出来玩,”上海人小倩说道。
因为跟团频繁,小倩直接买了游侠客户外会员卡,可以免费玩很多一日游线路。“夏天太热不出来,所以我都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买季卡,上一张卡是11月买的,3月到期,又买了新的。季卡599元,一个团180元上下,玩到第四次就开始赚了”。
因为会员卡有免费跟团次数上限,出游频率高的季节,小倩甚至会买两张卡,清明这样的节假日使用不同的会员卡,多天多次出行。
当天团里,像小倩这样买了会员的不在少数,“这样的一日线,大概一半以上都是会员卡。出游多时间自由的阿姨爷叔买年卡,周周都出来,一次价格就三四十元;上班族买月卡季卡,适合出游的季节多玩几次,月卡299元,一个月玩两次就回本了。”
i人局、姐妹局、睡懒觉特供团,花式玩户外
江浙有那么多山,供上海人一年四季不停刷吗?
“我每周都去,也很少刷到重复路线,光西湖都有不同的玩法呢。”小倩说道。
在周边的山里田间,春天赏花、夏天溯溪、秋天看叶、冬天看雪,不同季节有不同玩法;有的线玩疾速、基本全程都在跑,有的线玩攀登、手脚并用有趣味。
冬天也有的玩,从去年冬天开始,夜游古镇线路多了起来。“户外线大多要早起,冬天早起困难。夜游古镇的线路中午出发、下午徒步、晚上游古镇,既可以睡懒觉,有的古镇晚上还免门票。”
“即使没有心仪的路线,就报个80元便宜的,就当是练腿了,”回程大巴上,小倩已经打开了各户外出行平台,寻找下一个目的地,“每周最开心的就是看新上了什么线路,选择这个礼拜要去哪走。”
正值赏花季,春季线路更新频率更快,花开了就上架路线,花谢了路线就下架,“这周150多个团中,约有30 个团都是新线路。”工作人员介绍道。
来户外徒步的人越来越多,户外团也衍生出各种玩法,i人徒步团、姐妹徒步局。i人徒步团,没有自我介绍,还增加八段锦、自制香囊等环节,更加修生养性。因为户外团女性占比高,且不少女生是独自出游,姐妹徒步局应运而生。
户外旅行团机构也各种各样,有强调环保的旅行团,有集散地分布在全市各地、方便出行的旅行平台,有的把不用早起写进宣传语,有的拉满性价比。
因为爱好户外,小倩会自己乘高铁地铁去杭州九溪十八涧这样的交通易达路线,也会去不同户外平台报团。如今她已经对上海各大户外旅行团如数家珍,哪家集合地多、哪家行程时间把控严格、哪家成团风雨无阻,小倩都很清楚。
逃进自然里,收获与日常对抗的力量
是什么吸引着他们频繁出入自然?
“想要出来散散心,思考下一步的职业规划,”一名做了三年软件开发工作的年轻男孩子介绍。
“平时坐办公室,想要周末出来活动活动,”在浦东做演出行业的小陈说道。
“无论如何是不能在家的,在家就摊着点外卖,”小倩说道。
“为了冲淡周一要面对的真实生活带来的痛苦,”领队“精灵”说道。
困在格子间的都市人,选择在周末拥抱自然,洗去工作与生活的疲惫与灰尘。
也正是基于此,旅行团常有的自我介绍破冰环节,如今已经逐渐被改进为只请部分玩家做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之前算是户外圈的传统,大家有出来社交的需求。但现在大家参加户外,主要想的是放松,不想自我介绍有压力,就改成部分人自我介绍了。”
奔向自然的脚步有时候也会被意外拽回。车行一半到服务区休息时,领队告知,有一名队友提前离队了,“突然接到任务,回去加班了。”
“有次更夸张,我刚开上高速,有人说要回去加班,我说这高速上咋回去,”大巴司机接过话,说起另一位旅程还未开始就被截胡的打工人。
本着简单的心,往往收获更多。主打i人的团队反而氛围特别好,“甚至在回程大巴上K歌。”当天三泉王村的领队爱好摄影,带了补光灯、反光板、无人机、长焦镜头等一堆专业设备,行程结束,不少队友收获了美美的人生照片。有的人来的时候一个人,行程结束,拥有了可以拼一碗面的新朋友。在枫泾服务区,老家枫泾的阿姨与年轻人打成一片,买了很好吃的本地豆干分享给大家。
清明将至,接下来的这个小长假,你选择去哪里亲近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