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3月31日,美军驻欧洲与非洲陆军发布声明,确认3名在立陶宛参加军事演习时失踪的士兵已不幸死亡,遗体在帕布拉德军事基地附近沼泽中被发现。与他们同行的一辆重型装甲抢修车从3月25日起失联,六天后才被打捞出水,另一名士兵仍下落不明。这场悲剧不仅是军事层面的失败,更是对美军全球部署逻辑、北约东扩战略和军人生命价值的集体拷问。
这三名士兵的死亡这并非战时阵亡,他们并未身处交火前线,而是在和平时期、演训状态下殒命。他们不是被敌人打倒的,而是被体制忽视和战略盲目所拖入死亡。这种“非战斗死亡”在近年来频频出现在美军全球部署网络中,尤其是在所谓“威慑性演习”“战术前推”计划下的东欧、亚太地区。美国五角大楼近年来多次承认,训练事故、部署失误已成为军人死亡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一种比战场更冷酷的死亡方式——因为它连正义与荣誉都变得模糊,只留下“任务牺牲”这类空洞标签。
这场事故中,三名士兵的生命终结,搜救行动的拖延,相信对美军整体士气的冲击也是沉重的。对于无数远赴重洋、常年驻扎在高压高危区域的美军士兵而言,这次事件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你不一定死在战场上,更可能死在无人问津的训练途中”。这成为士兵的普遍认知,美军内部的信任和凝聚力必将遭到不可逆的侵蚀。
同时,这一事件也暴露了北约东扩战略的现实代价。近年来,北约不断将兵力前推至俄罗斯边境,频繁在波罗的海三国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试图营造“集体防御”的战斗氛围。但演习的政治目的远远大于军事实际,它们更多是姿态而非效率。帕布拉德基地本就是北约强化“东翼”布局的象征地,而现在,它成了美军伤亡的现场。
这种前线部署的高强度运作,也给北约带来内部裂痕。一方面是核心成员国承担主力部署和伤亡,另一方面是小国承压于地缘风险、话语权却极低。立陶宛作为东欧前沿国家,对事故有配合搜救的义务,却难以在战略层面提出质疑。这种不对称的盟约体系,使越来越多成员国质疑“集体安全”背后的实质是否是“美国优先、盟国买单”。
国际舆论的风向也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过去,北约的行动常被西方主流叙事包装为“正义防御”“自由联盟”。但这类非战斗死亡事件的曝光,让公众开始重新审视:到底是谁在为这种持续对抗战略埋单?为何这些年轻人必须为政治层面的强硬对抗失去性命?尤其是在美国国内社会对海外部署的支持度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士兵之死将加速对军事战略的反思。
但现在美军这种“非战争时期的消耗”正在成为常态。当训练事故与战略冒险交织,当军人性命被当作地缘博弈中的成本消化掉,美军不再强大,而是开始失控。一次事故可以被归咎于环境恶劣,但连续不断的事故,反映的是体制病灶。如果北约及其主导国不能真正重视士兵个体的处境、重新评估“前沿战略”的合理性,那么这样的悲剧不会是最后一次。
三名士兵的尸体已从沼泽中被打捞,但这片战术前沿的泥沼并未干涸。它将继续吞噬信任、吞噬士气,甚至最终吞噬掉一个联盟战略的合法性。真正的问题不在演习地形是否复杂,而在于战略本身是否值得为之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