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号,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称,三年战争期间,俄方共死亡16.4万人,俄军总计伤亡已超70万。

而乌军在整个战场上损失大约100万左右。

这个数字仅供参考,没有得到基辅政府的证实。但是,应该没有太大的出入。

自去年8月6号乌军入侵库尔斯克以来,乌军损失已经超过7万人。由此推算,乌军损失100万人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问题是在7万军人伤亡惨重,实在太憋屈了。不仅没有在俄罗斯库尔斯克站稳脚跟,失去了所谓的谈判筹码,而且最终大败而归,狼狈逃窜。

目前为止,俄军沿苏梅市至苏贾市的公路线,继续追杀散入边境林区地带的乌军残部。入侵库尔斯克的乌军残余被赶到了苏梅州边境线附近,在俄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边打边退。

泽连斯基不得不改变策略,重新调整进攻方向。乌军现在基本上放弃了库尔斯克战场,已经将主要精力,放在进攻俄本土的别尔哥罗德州,甚至将乌军主力第141机械化旅调至边境线附近。

显然,泽连斯基再次孤注一掷,有可能又一次断送乌军士兵的生命。

那么,如果战后总结,谁应该为这7万乌军士兵负责呢?

当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贸然行动,曾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

孤军深入历来是兵家大忌。如果没有强力的后援支撑,无异于送死。

泽连斯基的想法是不错的,他希望获得谈判筹码,以此作为交换被占领土的先决条件。



事实证明他错了,由于他决策失误导致损失乌军7万精锐之师。

现在,库尔斯克战役基本结束。泽连斯基还要继续战斗。没有美国的支持,他只能求助欧洲。

当前,英法为首的援乌志愿者联盟峰会也闹得不欢而散,没有形成任何协议与共识。究其原因就是欧洲国家内部一盘散沙,众说纷纭。

3月30号,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报道称,持续4小时的欧洲大西洋盟友峰会,由于盟友间的深刻分歧,各方无法形成统一阵线。

以马克龙领导的法国和斯塔默领导的英国主张派兵,确认盟军作为“秩序维护部队”参与的计划。

而西班牙、意大利和克罗地亚则反对派遣本国士兵。

对此,一些欧洲人士深表遗憾地说,如此紧急和特殊的峰会未能达成联合声明,有关援助和新项目的承诺也只是草草了事。

最失意的就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原本打算得到了欧洲人的强力支持,没想到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

乌克兰的未来如何?欧洲人束手无策,泽连斯基同样一脸茫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