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钧哥哥

撰稿|钧哥哥

1

一些热心球迷(键盘侠)又炸了!

孙颖莎主管教练邱贻可开个直播卖货,某些球迷就像踩了尾巴似的上蹿下跳:"教练不务正业""耽误莎莎训练"。


有些人真的咸吃萝卜淡操心,国乒教练就不是人了?人家就不能有下班生活?

教练是24小时保姆吗?人家邱指导带完训练带比赛,带完国内带国外,全年无休守着运动员才叫负责?人家不要陪家人?不要处理私事?再说人家带货是占用训练时间了吗?

国乒的训练体系摆在那,备战计划精确到分钟,教练组能分不清主次?


这就好比说老师周末送外卖会影响教学,快递员下班开滴滴就是不务正业。合着搞体育的必须苦哈哈守着清贫人设?

人家凭本事赚钱,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碍着谁眼了?某些球迷真是把"饭圈那套"玩明白了,把教练当爱豆经纪人管。

2

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体育早就不是"举国体制"的孤岛了。看看隔壁足球,瓜迪奥拉代言手表、汽车照样带曼城拿欧冠。NBA教练拍广告、出书、做节目是常态。

乒乓球要发展,就得拥抱商业化,教练带货不过是冰山一角。

别拿"影响成绩"说事。孙颖莎去年连拿三冠王,邱贻可的"放养式"训练法功不可没。人家教练团队比谁都清楚分寸,该严的时候比军训还狠,该松的时候也知道让运动员喘口气。


再说带货能占多少时间?一场直播三小时,备赛期一个月几十天,这账都算不过来?

马琳当年代言李宁球鞋的时候,也没耽误带刘诗雯拿世乒赛冠军。王皓接广告拍到凌晨,第二天照样盯着樊振东加练。

这些功勋教练的商业价值,本身就是国乒IP的延伸。邱贻可这次尝试,恰恰说明国乒在打破"教练只配幕后"的刻板印象。


3

说到底,某些人就是见不得体育人"接地气"。觉得教练必须苦大仇深,运动员必须两耳不闻窗外事。

可体育本来就是大众娱乐的一部分,孙颖莎参加综艺圈粉百万,樊振东代言汽车扩大影响力,这些商业化运作让乒乓球从"冷门项目"变成"顶流运动"。


别光盯着教练带货这点事,多看看乒乓球推广的困境。WTT赛事奖金低得可怜,基层教练月收入几千块,这些现实问题怎么解决?难道指望用爱发电?

教练团队适当商业化,既能提升个人收入,又能扩大项目影响力,这是双赢的棋局。

商业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乒乓球破圈的翅膀。当年邓亚萍拍广告、刘国梁上综艺,多少人骂"不务正业",现在回头看,正是这些"离经叛道"的举动,让国乒成为全民IP。


邱贻可直播带货,不过是国乒商业化浪潮里的一朵浪花。

4

未来会有更多教练走进直播间,更多运动员登上广告牌。这不是堕落,而是体育产业进化的必然。

当球迷能买到教练推荐的球拍,看到运动员代言的运动服,这种"零距离接触"反而能培养更多新生代球迷。


那些骂街的人,本质上是在阻碍乒乓球的发展。

所以,与其纠结教练该不该带货,不如思考如何让体育商业化更规范。

当国乒能像NBA那样形成产业闭环,当教练团队能像欧洲豪门那样专业分工,中国乒乓球才能真正长盛不衰。


邱贻可的这次"吃螃蟹",或许正是国乒破局的新起点。

免责声明:本文中描述的过程和所配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传递社会正面信息,无低俗或有害引导,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著作权归属于原创作者所有。如有来源、作者标注错误或侵权,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后台私信联系本号,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尽快删除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