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家跌落神坛!加拿大新总理对华三记昏招背后,被美国拽紧的提线木偶正在自残!
加拿大新任总理马克·卡尼上任不足半月,便以一系列对华强硬举措搅动国际舆论。
这位顶着“金融专家”光环上台的领导人,本被期待以务实态度处理中加关系,却意外地在贸易、司法、政治领域“连开三枪”,将特鲁多时代遗留的对立态势进一步加剧。
这场看似突然的外交风暴,实则裹挟着复杂的国内政治博弈与国际格局变迁,其背后逻辑值得深入剖析。
第一枪直指经贸领域,卡尼政府甫一上任便向世贸起诉中方加征关税。表面看是捍卫“国际规则”,实则暗藏因果倒置的玄机。
早在2024年8月,加拿大前政府就对中方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
这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做法,直接引发了中方对豌豆、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对等反制。
第二枪瞄准司法主权,加拿大外长高调“谴责”中国依法处决加籍毒贩的举动,暴露出深层的价值观冲突。
四名被处决的加拿大公民涉案毒品数量远超死刑量刑标准,这原本是清晰的法律问题,却被加方演绎成一场“表演秀”。
值得玩味的是,加拿大近年来推动大麻合法化,国内毒品政策日益宽松,中国始终坚持对毒品犯罪零容忍。
第三枪则扣动意识形态扳机,加方无端指控“中国干涉大选”。
这种缺乏证据的指控充满荒诞色彩,深究其动机既有转移国内矛盾的现实考量,也暗合西方阵营近期“联俄制华”的战略试探。
卡尼访问英法时高调宣扬“共同价值观”,实则是为构建对华包围网造势。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加拿大政府近年来的非正常行为,本质上是一场夹在大国博弈缝隙中的“身份焦虑症”发作。
这个国家看似在国际舞台上突然“硬气”起来,但仔细看其动作轨迹,更像是被拴在美国战车上的提线木偶。
线头一扯就手舞足蹈,线头一松又手足无措。
这种战略迷失在特鲁多执政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扣押孟晚舟到在经贸问题上对华发难。
从跟着美国制裁中国官员到在印太地区搅浑水,每步棋都透着进退失据的意味!
加拿大政客们似乎陷入一个怪圈:越是面对国内经济疲软、社会分裂,就越要制造外部威胁转移矛盾。
拿所谓“中国干涉大选”来说,安全情报局翻来覆去炒冷饭,连自家人都看不下去,可政客们还是乐此不疲。
这种战略摇摆背后,暴露出该国精英的集体认知失调。
他们既想维持所谓的“价值观外交”的体面,又舍不得中国市场的真金白银;既想维持美加特殊关系,又怕彻底得罪中国断后路。
结果就是政策成了四不像:在孟晚舟事件后本该修复关系,反而变本加厉在签证、科研合作等领域使绊子。
明明自家北极开发需要国际合作,偏要学美国那套“中国威胁论”。
这种自戕式外交,于国有何益?与其说是“失智”,不如说是“失心疯”更为恰当!
不过这套把戏能玩多久,得打个问号。
中国现在对付这类套路早已驾轻就熟。
你加关税我就反制,你打嘴炮我讲法理,末了还能转头和乌克兰签农产品大单,让加拿大农民急得跳脚。
卡尼团队最近放风说要搞“贸易多元化”,首访选欧洲没去华盛顿,这小心思明眼人都懂。
可问题是,欧洲现在自顾不暇,除了中国,地球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吃下那么多油菜籽和木纸浆?
参考资料: 看看欧洲,加拿大对华心态该变了-环球时报 深度 | 加拿大“局外人”当总理:如何“硬对”特朗普?怎样处理对华关系?-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