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辉 齐亚琼 祁道鹏
古装舞蹈演员轻歌曼舞,敬拜祖先。
岁在乙巳,序属阳春;惠风和畅,万物滋荣。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又一次迎来海内外中华儿女“回家拜祖”,共缅始祖功业、共祈民族复兴。
一场大典,既是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虔诚礼敬,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生动诠释。这是根脉与枝叶的共鸣,这是血脉与精神的传承。拜祖大典,从来不止于“典”。
心灵回归
回“老家河南”,赴“心灵之约”。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从历史学角度看,黄帝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从考古学角度看,一系列考古发现实证黄帝时代是一个文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代。”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在此次拜祖活动上有“双重任务”,既是评论嘉宾,也是“祈福中华”仪程的嘉宾,“连年成功举办拜祖大典,黄帝故里已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
“回家了!”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马来西亚拿督斯里、第四代华裔洪来喜又一次站在拜祖大典现场,心潮依旧澎湃。
目前,海外华侨华人达6000多万,其中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就有700多万。“因为根脉相连,我们对祖籍国的情结分不开。”这些年,洪来喜有一个使命——推动黄帝文化在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生根发芽,把中华文明的种子一代一代传下去。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这一次为大典而来。“虽然第一次参加,但感觉很有意义,通过庄重仪式,让我们始终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她说。
同样是第一次来到黄帝故里,网红作家苏芩有种强烈的内心归属感:“这是一场寻根溯源之旅,让我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从何处走来。”
一次大典,就是一次叩问心灵的寻根之旅。
文化焕彩
融融春光中,黄帝故里园区典雅庄重,寻根门前,文化方阵、岐黄方阵、台胞方阵、侨胞方阵、企业方阵、同拜方阵等6大拜祖队伍象征着华夏儿女来自五湖四海。
从寻根门到轩辕殿黄帝像,这条500多米长的拜祖路线,寓意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源远流长。一路上,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在刻有《史记·黄帝本纪》的石碑前驻足,探寻文明的源头;在挂满祈福丝带的“同根树”下停留,感受四海同心的深厚情谊;在八佾舞表演中,领略华夏礼乐的独特气度……
担任迎宾礼仪官的河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广林身穿古装、声入人心。他直言:“与其他舞台不同,这是敬拜始祖黄帝的盛典,用古代最高礼仪迎接全球华人回家拜祖,更加凸显大典庄重氛围和文化气质。”
塔沟武校教练王慎带着在央视春晚表演《笔走龙蛇》的功夫小子们献上“礼”和“艺”,并参与迎宾式和“乐舞敬拜”仪程。“从‘武’到‘舞’,都是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王慎说。
“今年特意设置了‘同根树’,增加了圣火传递、点燃火炬环节,乐舞敬拜的舞者以羽人形象演绎传统乐舞,整体突出拜祖大典的文化内涵,彰显‘同根同祖同源’的理念和执炬相承、薪火长燃的意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总导演陈临春说。
一次大典,就是一场连接古今的文明对话。
力量凝聚
寻根中原,拜祖轩辕。在深深一拜中,激荡拳拳之意,凝聚奋进力量。
来参加拜祖大典的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崔世昌感触颇深,“大典盛事已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文化桥梁,彰显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加拜祖大典,圆了马达加斯加华商总会会长蔡国伟的一大心愿,“来到黄帝故里,就找到了根儿。蔡姓源起于河南上蔡。我们会做好桥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贡献华侨力量。”
湖南湘潭人王科是西部航空公司董事长,也是河南女婿。首次参加拜祖大典,他感慨良多:“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文化传承、血脉传承,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拜祖大典既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儿女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
同样的心声在相互激荡、彼此辉映。
香港青年创业者陈龙盛带了更多同胞一起来拜祖,他说:“这是血脉的牵连、文化的感召。”
“共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同一个中华情重如山。两岸一家亲,共进共荣。”参加完拜祖大典,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眼角湿润,久久不愿离去。
拜祖大典圆满礼成后,互联网平台上的留言板这样写道——大典不止是仪式,更是文明寻根的精神朝圣,每个中华儿女都在确认:我们的名字叫炎黄子孙;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拜祖大典,岂止一“典”?这是中华儿女的归途,亦是再出发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