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会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自闭症患儿的关注。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又称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一定的行为异常和智能障碍。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有哪些?
一、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
1. 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
存在亲子依恋关系缺陷、共同注意缺陷,通常不会建立友谊、不能正常游戏、难以遵守社会规则。
2. 交流障碍
孤独症儿童在言语或非言语交流方面存在障碍,多数儿童语言发育较同龄儿迟缓。
部分患儿甚至在2-3岁时仍不开口说话,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出现倒退或停滞。
虽然具备一定语言能力,但常难以理解或表达有意义的语言,可能出现重复刻板语言或自言自语等。
二、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要求环境固定不变,坚持每次都以固定的同一方式去做某件事情。
对固定时间的电视节目有依赖,如有改变就会尖叫或者拒绝执行。
专注于某些物品,或者对特定物品特别感兴趣,如喜欢圆的物品、可旋转的玩具等。
家长如何发现孩子有无自闭症的倾向?
家长可通过以下五步法来观察:
1. 不(少)看
自闭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他们不看人或看人眼神飘忽而过,或者看人视而不见,更喜欢看物体。
2. 不(少)应
在听力正常的情况下,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字反应不敏感。
这通常是家长最早发现的表现之一。
3. 不(少)指
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如在12月龄时,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缺乏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4. 不(少)语
多数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延迟,小月龄时语言发育就出现异常。
没有咿呀作语、模仿发音,或者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出现难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5. 不当行为
表现出不恰当(刻板、机械)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
包括旋转、排列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孤独症的治疗方式
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康复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教育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核心症状,提升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言语和非言语交流能力,减少重复刻板行为,同时促进智力发展,培养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力争使部分患儿在成年后具备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目前尚缺乏针对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的药物,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共患病症状,如注意缺陷多动、攻击自伤、睡眠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