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重新回到了党和红军领导层。2月,刘少奇被任命为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
这应该说是中央红军三大军团(红一、红三、红五军团)的重大人事任命。但是,对于刘少奇的任命,在很多人看来,是有些特别的。
因为这时,红三军团军团长是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刘少奇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与他们虽然是搭档,其实是他们的下级,刘源说:父亲“应该是服从军团长和政委的。”
偏偏,杨尚昆以前长期是刘少奇的手下。杨尚昆晚年对刘源说:
“我跟你父亲非常熟,在莫斯科,他留学比我们早好多届。1930年他在莫斯科开国际职工大会并留会工作,我跟随他,实际上相当于秘书翻译。我从苏联回来就在中央职工部,他是部长,我当职工部的宣传部长。以后我在许多地方就给他当副职或受他领导。”
但是,在红三军团时,杨尚昆是政委,刘少奇是政治部主任,杨成为了刘的领导。值得一说的是,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少奇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杨尚昆却不是。对此政治部主任任职,刘少奇却毫无怨言。
这,也足见毛泽东用人不拘一格的。
有趣的是,杨尚昆这时还在红军总政治部任副主任,刘少奇去了后,杨尚昆说:“他到三军团后我就没去过。”
杨尚昆与刘少奇这个渊源还在继续。1943年刘少奇从新四军回到党中央后,出任书记处三大书记之一,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任主任,又成为刘少奇的直接部下。1959年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毛泽东为第一位国家主席,刘少奇为第二位国家主席,杨尚昆则为第四位国家主席。杨尚昆能成为国家主席,可以说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的。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之一,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榜第九名(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