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仪陇最鲜明底色,红色资源是仪陇最宝贵财富。近年来,仪陇先后成功创建朱德故里5A级景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张思德精神”被成功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仪陇高质量发展重要动能。
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正在围绕建设“红色文旅示范县”这一目标,深挖文旅资源、壮大文旅产业、激活文旅经济,擦亮红色旅游金字招牌,续写“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答卷。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航拍)
景区所在的马鞍镇,是仪陇县名副其实的旅游名镇、红色旅游的核心承载地。马鞍镇依托朱德故里5A景区,大力实施文旅升级赋能行动,加快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打造朱德故里全域文旅IP。
2021年,仪陇县在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之后,旅游业的辐射作用,以及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得到显著提升。其中,朱德故里景区的建设与马鞍镇的发展更是实现了深度融合,走上了一条“景镇融合发展”的新道路。
马鞍镇险岩村栽植了近千亩桃树,每到初春时节,桃花灼灼,红似火、艳如霞,形成独特景观,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赏花打卡。因毗邻朱德故里景区,该村借助创建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契机,积极融入景区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目前,村里发展家庭休闲农场43户、特色农家乐21户,已成为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目的地。
资料图:“红线里”举办首届沉浸式婚恋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
日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发布公告,正式确定新一批13家单位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仪陇县“红线里”婚恋艺术旅游休闲街区位列其中。
“红线里”婚恋艺术街区位于仪陇县城,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婚恋艺术街区,融合餐饮、娱乐、休闲、文化艺术、民宿等多元素业态。总投资约3.1亿元,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有红墙、元禛楼、老戏台、婚礼堂等标志性建筑,于2024年元旦开街,成为仪陇县综合性休闲旅游综合体。
一直以来,仪陇有效发挥文旅融合的拉动、渗透作用,深挖文化内涵、培育旅游资源,加快建设全省中小学劳动生活研学基地和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红色营地。以朱德故里景区为核心,优化张思德故居及骑龙湖水利风景区旅游功能配套,加大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等旅游产品供给力度。因地制宜发展音乐产业、非遗之旅等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旅消费正在成为仪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广场开展研学活动
阳春三月,在仪陇县铜鼓乡洞磬沟村,金黄的油菜花、雪白的李花、粉红的桃花竞相开放。前来踏春的游人络绎不绝,他们三两结伴而行,漫步其间,或驻足细嗅春意,或举镜定格芳华。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对农民增收致富、城乡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仪陇县铜鼓乡洞磬沟村李花盛开
“红线里”婚恋艺术街区位于仪陇县城,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婚恋艺术街区,融合餐饮、娱乐、休闲、文化艺术、民宿等多元素业态。总投资约3.1亿元,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有红墙、元禛楼、老戏台、婚礼堂等标志性建筑,于2024年元旦开街,成为仪陇县综合性休闲旅游综合体。
同时,仪陇县找准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着力点,突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依托朱德故里景区红色旅游资源,以“新马线”“新金线”“金马线”乡村旅游为纽带,串联起马鞍镇琳琅村、金山村、险岩村,新政镇安溪潮村、三条沟村,日兴镇黎明村、天石寨等乡村旅游点,形成“以点带面”乡村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着力推进马鞍镇、新政镇创建天府旅游名镇。围绕“三线三片”布局,大力提档升级乡村旅游产业要素,加快完善文旅人才培育、特色项目包装、旅游品牌打造、乡村基础设施、旅游产品促销等方面的政策配套,统筹谋划、一体实施、全面推进,培育产业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形成仪陇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来源 | 仪陇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