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1935年,天皇机关论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同年2月,美浓部达吉提出的天皇机关说在贵族院遭到大肆指责,3月众议院也全场一致通过了反对天皇机关说的“国体明征”决议。

以右翼、国家主义团体和在乡军人会为核心,开展了国体明征运动。4月,真崎甚三郎陆军教育总监向全军通报了“天皇机关说违反国体”的训词。国体明征运动认为冈田内阁支持天皇机关论,因而开始向推翻冈田内阁的方向发展。冈田内阁迫于运动的压力,于8月3日发表了反对天皇机关论的第一次“国体明征声明”。

这一次国体明征运动的背景中,有陆军中统制派和皇道派的派系斗争。

在此之前的1933年6月,真崎甚三郎晋级为陆军大将,同时从参谋次长(中将职位)一职退任,成为军事参议官。植田谦吉(参谋本部直属原第九师团长)就任参谋次长。

虽然植田就任参谋次长是闲院宫参谋总长直接提出的意见,但其背后,有宇垣派的南次郎、金谷范三、铃木庄六等的活动。同年1月,南次郎与金谷范三等人商量后,向闲院宫提议排除希望留任的真崎甚三郎,任命植田为下一任参谋次长。

2月,闲院宫也按照南次郎等人的要求,决定由植田就任参谋次长。实际上,南次郎、铃木庄六、植田谦吉、闲院宫,还有辅佐闲院宫、担任“别当”一职的稻垣三郎等人全部是骑兵出身,在这个系统彼此都有联系。因此,南次郎等人的工作奏效,成功地把真崎赶出了参谋本部。

植田不是政治色彩很强的人物,但是通过骑兵系统,与南次郎等宇垣派有一定的联系。另外,在真崎从参谋次长退任的最大原因——晋升大将这一点上,南次郎等人对闲院宫做了工作,后者的意见也起了作用。

这样,真崎等三位将军把持陆军三个首长职位的局面便发生了变化,缺了真崎这一角,而变成了荒木贞夫担任陆相、林铣十郎担任教育总监。

1934年1月,荒木陆相以患流感为由提出辞职。荒木贞夫在斋藤实内阁中,在对苏政策、预算要求等方面备受高桥是清藏相等实力派阁僚的压制,而且逐渐失去了陆军中央幕僚层的支持,这是他辞职的背景。

后任陆相由林铣十郎教育总监就任,真崎取代林铣十郎成为教育总监。

对于林铣十郎就任陆相,闲院宫参谋总长的意见占有不小的比重,其背后则有南次郎等人的活动。南次郎等人注意到了林铣十郎被荒木、真崎疏远的迹象,企图利用这一点接近林铣十郎。

林铣十郎就任陆相后,3月便将永田铁山由第一步兵旅团长调任为军务局局长。早在就任陆相之前,林铣十郎就曾经透露过“永田少将可以担任将来的军务局局长”的意见,所以这个任命乃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当然,其背后也有东条英机等永田派幕僚的推波助澜。

但是,4月,林铣十郎由于弟弟贪污并被判刑而提交了辞呈。有人试图此机会让荒木或真崎就任陆相,而永田对一些重臣和内阁做工作,竭力让林铣十郎留任。

永田一边与植田参谋次长合作,一边向元老西园寺的亲信原田熊雄、斋藤实首相、冈田启介前海军大臣等稳健派重臣做工作,并推动闲院宫参谋总长,最终,林铣十郎留任陆相。南次郎也希望林铣十郎留任。真崎也认为,林铣十郎留任比宇垣派的阿部或者南次郎就任陆相更加有利。

此后,在8月的人事调动中,林铣十郎陆相更换了皇道派的柳川平助陆军次官、秦真次宪兵司令官、山下奉文军事课课长,任命业务型的桥本虎之助担任陆军次官,参谋次长则由杉山元担任,虽然此人是宇垣派,但是政治色彩不浓。这个时候的人事方案都是以永田军务局局长为核心拟定的。但是,真崎对他的方案做了修改,因此,从永田等人来看,结果不够彻底。

不过,秦真次、柳川平助是真崎嫡系的皇道派最重要的成员,永田和东条在林铣十郎就任陆相后便开始主张更换他们,实现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当时,南次郎也对林铣十郎做了各种工作,以削弱皇道派的势力。

1935年3月,林铣十郎和永田等人调出了皇道派的松浦淳六郎,任命业务型的今井清就任人事局局长。同一时期,冈村宁次被任命为参谋本部情报部部长,而皇道派的小畑敏四郎从陆军大学干事升为陆军大学校长,依然不在陆军中央的要职上。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桥本次官、今井人事局局长是业务型幕僚,但对皇道派、宇垣和南次郎派统治陆军都有批判情绪。

这个时候,统制派以担任军务局局长的永田为核心,企图通过操纵林铣十郎陆相与以真崎为首的皇道派相对抗,确保他们在陆军中的权力。虽然林铣十郎来自石川县,但由于与真崎个人关系密切,而成为一夕会推戴的三将军之一,最终登上了陆相的宝座,而实际并不拥有自己的势力基础。因此,他要与真崎保持距离,就不得不依靠与之对立的永田等人。另外,他在人事安排上,也受到永田为首的统制派有力的影响。

虽然永田等人以非皇道派一夕会团体为背景,在陆军中央的中坚幕僚层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即使职位最高的永田也只是局长级别。因此,对于林铣十郎陆相来说,为了对抗身居陆军要职的真崎教育总监等皇道派,需要获得陆军三首长之一闲院宫参谋总长的支持,不得不接受其背后的南次郎等人的主张。

因此,他后来暂且接受了南次郎起用小矶等人的方案。不过,由于以往的关系,林铣十郎对与真崎完全决裂一直犹豫不决,因而采取了派系中立的姿态:把统制派的东条英机安排到久留米,使其远离中央;把南次郎一派的小野寺长治郎陆军主计总监变为预备役,等等。但是,陆军的人事仍然以永田等统制派为轴心。

同样,永田也认为,为了与以真崎为首的皇道派对抗,不仅需要与林铣十郎合作,而且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与南次郎等人合作。因此,他提议起用南次郎推荐的建川次郎。永田本来持反宇垣的态度,一直警惕南次郎背后的宇垣的举动,主张“绝对不让宇垣进入政界”,“宇垣大将最好还是早点回朝鲜”(当时,宇垣为朝鲜总督)。因此,他考虑不能让南次郎、阿部等宇垣和南次郎一派的核心人物重新进入陆军高层。林铣十郎也持同样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日本陆军中有影响的政治团体主要包括统制派(永田为首)、皇道派(真崎为首)、宇垣和南次郎派(南次郎为首)这三个派系,他们相互争夺陆军的实权。其他的业务型军官没有组成横向的团体,只能行使各自职位固有的权限,除非与这三个派系合作(哪怕是临时的),才能拥有政治发言权。所谓的业务型,虽然类型不同,但是林铣十郎也同样属于这一类。

在这段时间,林铣十郎陆相的人事调动方案常常遭到真崎教育总监的修改,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人事构想。因此,他决心在8月的陆军定期人事调动上罢免真崎,把皇道派从要职上全部排除。当然,在它的背后,有永田的强硬意见。

真崎早已看出,林铣十郎是永田的“傀儡”,“永田是陆军各种阴谋的核心”,认为“他(永田)是各种策动的根源”,一直对永田保持警惕。

永田的意见是,要肃清皇道派的实权人物,包括更换真崎教育总监或者将其编入预备役,同时将秦真次第二师团长和香椎浩平第六师团长编入预备役;更换山冈重厚陆军省整备局局长、小藤惠补任课课长(土佐人)、牟田口廉也参谋本部庶务课课长(佐贺人)、铃木率道作战课课长:等等。

另外,任命南次郎一派的建川美次为参谋次长,任命永田的心腹东条英机为整备局局长,同时调出小畑陆军大学校长,让尽管是南次郎一派但属于业务型的梅津美治郎接任。进而,他主张起用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土肥原贤二、工藤义雄、松村正员、小笠原数夫、饭田贞固、渡久雄等接近永田的非皇道派一夕会成员。永田直接向林铣十郎表达了这个意见。

另一方面,南次郎向林铣十郎提出了如下建议:将秦真次编入预备役,同时起用自己一派的建川美次为参谋次长,起用小矶国昭为航空本部长。

7月10日,林铣十郎陆相与桥本陆军次官、今井人事局局长、永田军务局局长一起汇总了将级人事方案,征求真崎的意见。方案的主要部分是:要求真崎教育总监主动辞职,担任军事参议官,此外,将秦真次第二师团长编入预备役,起用小矶为航空本部长。

真崎拒绝了这个方案。

12日、15日,林铣十郎陆相、闲院宫参谋总长、真崎教育总监召开了三长官会议。会上,林铣十郎以陆军内部大部分人认为真崎是“党阀的首脑”为由,逼迫其辞职。15日,闲院宫也劝真崎主动辞职。但真崎均予以拒绝。

于是,林铣十郎陆相单独上奏更换真崎,当天便罢免了真崎的教育总监职务,任命其为军事参议官,同时任命与他陆军士官学校同期的渡边锭太郎为教育总监。渡边是一位政治色彩淡薄的武夫型军人,博识而刚直,当时任军事参议官,但对真崎为首的皇道派持批判态度。

17日,包括真崎、渡边在内,召开了军事参议官会议。会上,荒木主张不应当罢免真崎,进而指责林铣十郎背后的永田参与了三月事件。真崎以此为辅垫,抛出所谓的永田政变计划书,以此发难。但是,在渡边的支持下,林铣十郎在会议上摆脱了困境。

当天渡边支持林铣十郎的举动,成为渡边后来在二二六兵变中遭到袭击的一个原因。

此后,在8月1日的定期人事调动中,将秦真次编入了预备役,并更换了小藤惠补任课课长、铃木率道作战课课长等人。当时,来自佐贺的、被视为皇道派的土桥勇逸军事课高级课员也被更换,由统制派的武藤章接任他的职位。

众所周知,在二二六兵变后包括开除皇道派和宇垣派高官在内的肃军人事以及广田弘毅内阁组阁时,武藤章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用小矶为航空本部长则暂缓实施,宇垣和南次郎派没有能够恢复在陆军中央中的要职。

南次郎本人在前一年12月作为关东军司令官,离开了陆军中央。

林铣十郎陆相罢免真崎一事,立刻由各种匿名信传播开来,变得人人皆知。这些匿名信认为,罢免真崎的幕后人物是永田军务局局长。8月12日,对此愤愤不平的相泽三郎中佐(属于台湾步兵第一联队)在陆军省军务局局长办公室刺杀了永田。

相泽与大岸、末松等国家改造派军队青年将校交往密切,另外,他与真崎也有私交。而且,永田早已被皇道派和国家改造派军队青年将校视为一系列压迫皇道派事件的核心人物。相泽与他们持同样的看法。

所谓的“国家改造派军队青年将校”,除了在陆军中央发生皇道派与统制派的对立之外,这一时期在分配到各部队的军队青年军官之间也形成了旨在改造国家的政治团体。这种团体与一夕会等中坚幕僚层的行动是分开的,最早形成于满洲事变前后。它的核心成员有营波三郎、大岸赖好、末松太平、大藏荣一、村中孝次、安藤辉三、矶部浅一、栗原安秀、香田清贞等人。

这些人在九一八事变前的1931年8月,举行了名为“乡诗会”的聚会,此后,以思想家北一辉的弟子西田税(原陆军少尉)为核心,正式开始活动。

所谓乡诗会,是旨在改造国家的陆海军将校团体与民间团体联合组织的一个聚会,在东京青山的日本青年馆举行。陆军方面,有营波、大岸等人;海军方面,有藤井齐、三上卓等人;民间方面,有西田、井上日召、橘孝三郎等人,会上商定互相合作。

当时的成员在翌年发动了血盟团事件(接连暗杀原大藏大臣井上准之助、三井财阀的最高领导团琢磨)、五一五事件(暗杀犬养毅首相)。

营波、村中、安藤等军队将校组成的国家改造团体常常也被称为皇道派青年将校。

刚才已经提到,永田为了对抗政党政治,从国家总动员的观点出发,主张军部积极介入政治、军部控制政权。

永田认为,军部控制政权首先需要“确立军队的统制和团结”,并需要明确“陆军中央的维新决心”,“渐进而且合法地”实行“维新”。但是,军队青年将校的“横向结党行为”“不合法的革新思想”阻碍了军队的统制工作。从这种观点出发,他决心从陆军中央肃清真崎为首的皇道派,因为他们与军队青年将校的国家改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永田一直反对军队青年将校的国家改造运动,另外,他严厉批评这些人是“北一辉、西田税一派所谓职业革命家的掌中之物”。

这个时期,永田依靠非皇道派一夕会势力,在林铣十郎陆相的支持下,事实上掌握了陆军省的实权,对参谋本部的中坚幕僚层也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皇道派和国家改造派幕僚也认识到这一点,把他视为他们敌对势力的核心。可以说,这是接近事实的。在这个意义上,相泽的判断没有什么错误,失去永田让陆军中枢遭到了重大的打击。

正如刚才提到的那样,以永田为首的统制派与营波等人的国家改造派军队幕僚的关系,已经处于一种险恶的状态,而在1934年11月的所谓士官学校事件中,两者变得势不两立。

士官学校事件,是以国家改造派军队青年将校的核心成员村中孝次、矶部浅一正在策划政变为由,把他们与士官学校的学生一起逮捕的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属于统制派的士官学校中队长过政信、参谋本部成员片仓衷对揭发一事发挥了主导作用。

事件发生后,村中、矶部遭到停职,但两人以事件纯属捏造为由,以诬告罪对过政信、片仓衷提起诉讼。

翌年7月,他们发表批判永田等统制派的《关于肃军的意见书》,8月被免职。由此,国家改造派军队青年将校对永田等统制派更加怒不可遏,而恰好此时,与他们联系密切的皇道派的真崎甚三郎被永田等人罢免,于是,他们便瞄准了被视为统制派核心人物的永田铁山。

这个时期,营波、大岸为首的军队青年将校团体已经与真崎为首的皇道派开始合作。两派在对华政策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是,营波、大岸等人由于受到北一辉《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影响,纳入了土地改革、所有权限制等国家社会主义政策。这种国家社会主义是真崎为首的皇道派所厌恶的。虽然两派有这种政策上的差异,但在与统制派和宇垣派的对抗上,相互都需要开展政治上的合作。

刚才说到的国体明征运动,对于被罢免教育总监职务的真崎来说,是企图通过倒阁,让林铣十郎陆相以及与之联系密切的永田等统制派下台,从而一举达到在势力上反败为胜的目的。但是,经过真崎被解除教育总监的职务、永田被暗杀,继而10月15日冈田内阁发表第二次“国体明征声明”,在陆军中央的压力下,运动势头急速减弱,不久便告平息。真崎的尝试归于失败。

而以永田铁山被刺杀事件,引发了皇道派和统制派之间矛盾的激化,而这一切的总爆发就是著名的“二二六兵变”。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