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虽然日本自古以来习惯造假,躬匠精神举世闻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日本的对华间谍工作,确实做得相当出色。


比如日本绘制的地图,比中国自己绘制的还要精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一个非常重要的作战任务,就是收集日本的军用地图为我所用。

由于间谍工作做得如此细致,所以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然而,随着日军的后继无人,日本的间谍工作也不得不受牵连和影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苦心孤诣的开拓团被遣散,庞大的间谍网络也几乎被连根拔起。

但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国民党为围堵解放军,认贼作父豢养大量鬼子,日本的间谍系统又几乎死灰复燃。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在中国的间谍系统再度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作鸟兽散,直到1972年中日建交后,日本才又开始卷土重来。

不过,日本从未放弃过对中国的研究,1959年根据“铁人”王进喜的一张照片推算大庆油田位置足以说明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后,日本作为东亚国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作为对中国的战争补偿。

由于中日关系的不断走近,越来越多的日本元素涌入中国,为间谍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后,日本趁机在中国多地建立日本人学校,对外招生只面向日本人。


和外资在中国投资建厂用以规避关税一样,日本在中国境内建立日本人学校,实现了间谍的就地培养,效果不可谓不好。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教科书事件,南京寺院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以及秦始皇陵埋日本石碑等一系列令人愤慨的事件,足以说明日本人对中国的渗透之深。


在静夜史看来,选择更加隐蔽的渗透方式,一来符合日本去军事化的国情,能让日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用钱开道的主观能动性;二来可以赢得美国的默许甚至支持。

要知道,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可谓无孔不入,尤其是威风凛凛的特别搜查部,确保了美国对日本的全方位殖民控制。

但在对华围堵问题上,美日是真正的沆瀣一气,毕竟两国在宝岛问题上可谓同气连枝,一旦台海有事,日本必将第一时间上蹿下跳,所以美国对日本寄予厚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日本想要通过渗透颠覆中国,美国当然是乐见其成的。当然前提是日本的寄生换国计划不会成功,否则美国又会像80多年前那样,联合中国给日本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所以,日本选择对中国全方面渗透,可谓百利而无一害。而这样的日本,也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要知道,间谍工作相比明目张胆的武装侵略,手段更隐蔽,危害也更大。


比如禁止焚烧秸秆的发起者,竟然是日本间谍,能渗透到如此位高权重的位置,日本间谍工作的手段可见一斑。

可以说,我们国歌中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永远不过时,如果我们不拿出足够的警惕,那么等待我们的必将是更加可怕的命运。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