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从一次缅甸地震,就已经能看出未来世界格局的变化了。

当曼德勒的佛塔在7.9级地震中轰然倒塌时,世界政治经济的多米诺骨牌也开始了新的排列组合。这场看似寻常的自然灾害,却像一面照妖镜,把大国博弈的底牌照得纤毫毕现——某些传统强国的佛系救灾,与新兴力量的雷霆行动形成戏剧性反差。

第三世界国家的觉醒之路,或许正从这片破碎的土地萌芽。







中国救援队的橙色制服最先染上缅甸尘土。

在震后的12小时内就启动了最高级别跨国救援机制,不但派出云南救援医疗队(37人)和国家救援队(82人),携带生命探测仪、卫星设备等先进物资,甚至还提供了1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并调度14颗卫星支持救灾。

民间救援队(如蓝天救援队)也通过陆路口岸进入缅甸,给废墟中的民众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毫无疑问,这是真正的大国担当。







其实印度的表现倒是被低估了

印度不甘示弱,行动规模空前强大,不但派遣了118人医疗队空降实皆省,甚至还以仅次于中国的反应速度(物资29日抵达)携带紧急救援物资奔赴灾区,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当天宣布,向缅甸灾区提供帐篷、睡袋、毛毯和即食食品等应急物资,以及抗生素等医疗物资,并紧急派遣搜救队。



印度救援队





反观欧美的表演就有点敷衍和搞笑了。

美国只是象征性地提了一嘴,既没有救援队,也没有资金援助;



欧盟和澳大利亚更是停留在口头慰问上,没有实际行动。英国倒是拨了1000万英镑,但救援队却迟迟不见踪影。新西兰外交贸易部29日表示,将向缅甸提供200万新西兰元(约合114万美元)支持震后紧急救援工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东盟各国等。俄罗斯派遣了120人救援队及医疗物资,响应速度较快;新加坡派出80人搜救队和4只搜救犬,提供15万新加坡元资金;马来西亚国家灾害管理局已向缅甸派出一支由50人组成的人道主义救援队伍;就连柬埔寨、菲律宾都表示已经准备好了救援队......

来源:新华社





这种态度对比不由地让人疑惑:

老牌帝国这是要放弃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了?还是说,它们更倾向于“只占便宜,不担责任”?毫无疑问,这种选择性失明必然会削弱它们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影响力。

更魔幻的是,美国商务部才在2023年底对缅甸军政府的油气企业实施制裁,才一年多的时间就想要他们爆金币,未免有点不现实,美国现在最想做的恐怕是要借NGO之手渗透克钦武装区吧?









缅甸地震的救援行动,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各国的真实态度。

当地震波从伊洛瓦底江传向全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砖石瓦砾的坍塌,更是旧秩序的裂痕。当缅甸农民用中国帐篷抵御季风,用印度抗生素对抗感染,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正站在历史的三岔口——一边是强权政治的老路,一边是命运与共的新途。

这场救灾马拉松的终点,可能正是多极化世界的起点。

那些曾经主导世界的欧美国家,正在逐渐失去它们的光环;而第三世界国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新的国际秩序。

缅甸地震的救援行动,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足以窥见未来的世界格局——不再是单一的“西方中心”,而是多极化与合作的舞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