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缅甸突发7.9级强震,震源深度仅30公里,巨大的能量释放让曼德勒、内比都等城市瞬间沦为废墟。

死亡人数迅速攀升至1700人,3400余人受伤,数百人失踪。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其中,也包括在当地生活或者做生意的华人。



灾难没有国界,救援也没有国界。

面对这场南亚地区的重大灾难,国际社会迅速响应,一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救援拉开帷幕。

中国作为邻国率先行动。



派出两批救援力量:

云南医疗队携带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等设备深入重灾区;

北京集结的82人国际重型搜救队携22吨物资和3只搜救犬奔赴震中,还有民间救援组织也赶赴重灾区救援,当地的华人更是徒手帮助救援。

与此同时,联合国紧急拨款500万美元,比利时红十字会捐赠10万欧元,多国救援组织也陆续抵达。



在曼德勒重灾区,云南医疗队建立临时医疗点,治疗获救的幸存者。

救援队抵达后,迅速制定搜救方案。

生命探测仪扫描废墟下的心跳,搜救犬在瓦砾中嗅探生命气息,破拆工具切开层层混凝土……

在曼德勒重灾区,中国救援队正与时间赛跑,试图营救更多被埋者。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绝不放弃!”

这是每个救援队员的心声,也是缅甸重灾区人们的希望。

在曼德勒长城饭店,中国救援队和深圳公益救援队,用液压剪切开钢筋,救出一位被困60小时的成年女性,是救援队抵达曼德勒后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缅甸民众高喊:“中国兄弟,谢谢!”

5个多小时后,在曼德勒的天空公寓,中国救援队与公羊救援队获救一名5岁幼童环绕一名孕妇,救上来时小孩浑身上下都是灰土,好在体征良好。

孕妇身上被重物押着,大腿被钢筋扎入,被发现后,护士带着中国救援队的防毒面具进去给孕妇输血治疗。



在今天早晨7点,中国救援队在天空公寓又救出第四位幸存者,是一位29岁的年轻女子。

这些救援人员告诉世界,什么叫做中国速度、什么叫做中国力量。

每当有人救出来,大家都是一片欢呼。

不过,也有遗憾。

一位在中国的父亲,几经辗转联络到在缅甸的人,说自己女儿在那里做玉器生意,想知道女儿现在的情况。

救援人员经过努力搜索,基本已确定女孩遇难,但不知道该如何告诉这位等待女儿归来的父亲。



曼德勒,这座被称为“华城”的缅甸第二大城市,地震后满目疮痍,曼德勒的佛塔、内比都的医院、仰光的高速公路桥梁接连倒塌。

曾经的曼德勒,几朝古都。还有佛教世界罕见的玛若盛佛塔。





强震后的曼德勒,古迹尽毁。





40℃高温下,坍塌的公寓、玉石批发市场等地,钢筋扭曲成荆棘,瓦砾间散落着碎裂建筑碎片与生活用品。



街道上,倾斜的电线杆旁,居民们席地而眠,蚊帐与破旧床单搭成临时庇护所,眼神中交织着绝望与期盼。

一条获赞超百万的评论写道:“看到中国救援队带着搜救犬出发的照片,瞬间破防——这是对生命最朴素的尊重。”

中国网友则自发转发救援进展,“愿平安”刷屏评论区。



尽管救援持续推进,挑战依然严峻。

截至3月30日,已记录25次余震,最高达7.5级,搜救工作多次被迫暂停。

地方武装冲突风险,以及语言沟通障碍,都让救援效率大打折扣。

同时,内比都医院药品告罄,灾民面临饮水、食物短缺。

加上高温与疫情风险加剧,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濒临瘫痪,救援人员随时面临被染上疫情的风险。



但面对困难,中国救援队从未停下脚步。

3月30日晚,一支118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携野战医院系统、6只搜救犬和634件装备启程,这只救援队可独立开展72小时高强度行动。



联合国紧急拨款500万美元,泰国、老挝派出医疗队;美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团队正分析余震风险。

联合国也呼吁更多国家提供物资与医疗支持。

中国救援队橙色的制服、联合国直升机的轰鸣、志愿者递上的矿泉水……这些片段汇聚成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共同信仰:生命至上,大爱无疆。



缅甸地震的废墟上,既有破碎的家园,也有跨越国界的温情。

在自然的暴怒面前,人类或许渺小,但彼此的温度足以融化冰雪。

正如一名缅甸灾民在临时帐篷中写下的标语:“地震可以摧毁房屋,但摧毁不了希望。”

愿所有救援人员都能够平安归来!

(亦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