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H.H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近日,小鹿妈妈公司因"坐牢式管理",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公开报道显示,小鹿妈妈对员工的管控极为严苛:“公司全天禁止员工使用手机”、“午休期间禁止走出大门”、“禁止工位放置私人物品”、“卫生间使用时间受限,人事部门定期巡查工位在岗情况”......一系列极端的管理方式,激起了公众的不满和愤怒。
这一新闻,直接拉回到十几年前那个“拼廉价劳动力”的年代。当时采用“军事化管理”的代工厂或企业并不在少数,其中最为有名的非富士康莫属,如今小鹿妈妈似乎走上了富士康的“老路”。
往深里看,小鹿妈妈“上班如坐牢”的管理模式,不仅是对人性的漠视,更反映出了其对发展和增长的焦虑,对增长和盈利的焦虑越深,这种压榨就会越严重。
图源:小鹿妈妈SUPERDEER官方微博
小牙线的大生意
近年来,消费者对口腔护理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口腔护理 “三部曲”—— 刷牙、牙线清洁、漱口水护理,正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标配。
其中,牙线凭借着能有效地清理清除牙缝间食物残留的产品特性,以及使用频次高、易消耗和方便携带的产品特征,规模迅速扩张,行业渗透率迅速增长。
据灼鼎咨询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牙线行业市场规模已达6.54亿元。在口腔护理行业整体呈增长态势的背景下,牙线作为重要细分品类,其市场规模占比也在逐步提升;预计至2025年,中国牙线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06亿元。特别是在白领群体中,有35.6%的消费者选择牙线作为日常口腔护理的产品,牙线逐渐成为工位上的标配。
事实上,牙线曾经是大厂“不屑一顾”的边缘品类。牙线本身就是口腔清洁补充工具,相较于牙膏、电动牙刷等品类,它的制作门槛低,单价和利润更低,似乎“没有多大的投资价值”。这一“误解”,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小鹿妈妈,是这一小众赛道内率先在突围的品牌。2016年,小鹿妈妈在安徽省合肥市成立,锚定这块尚待成熟的市场,专注牙线细分领域,向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口腔清洁方案。联合创始人曾说,之所以专注牙线生产,是因为“我们认为,牙线是可以养成大众习惯和心智的品类。”
在市场策略上,小鹿妈妈采取了最直接有效的打法,通过极致的低价路线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同时简单粗暴的释放“牙线就是小鹿妈妈”的品牌slogan,抢占消费者心智。
尤其是在消费者对牙线品牌认知度尚未完全固化的阶段,低价能够降低消费者的试用门槛,促使他们选择小鹿妈妈的牙线而非其他品牌,从而有助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图源:小鹿妈妈SUPERDEER官方微博
拼多多“低价推荐”的模式,高效解决了小鹿妈妈的销售难题。通过拼多多搜索可以发现,“经典牙线1000支包邮”、“300只袋装牙线仅售13元,另增送随身盒”,这种定价模式直接在消费者心中打上了“高比价王”的标签,而这个标签,很快就会因为货真价实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复购选择,小鹿妈妈也因此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
打开知名度后,小鹿妈妈迅速在全国多个城市均设立自己的生产工厂及仓库,并将销售渠道拓展到海外地区。
数据显示,小鹿妈妈线上线下的经销点和代理商早已过万,在线上,淘宝、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抖音等平台都有分布,线下布局各大商超、便利店和大型自有品牌综合零售商,可谓是“天罗地网”。
这样的营销策略着实成效显著。短短9年的时间里,小鹿妈妈竟成功地将原本价值几分钱的牙线,打造出了亿级利润的庞大市场规模,进而在竞争激烈的牙线赛道上脱颖而出,一举坐上了行业内“头把交椅”,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领军品牌。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小鹿妈妈占据了牙线产品75%以上的市场,并大幅甩开第二名;2024 年小鹿妈妈的营业收入将突破10亿,净利润破亿。
与时间赛跑的流水线
随着口腔护理行业快消化进程加快,“牙线”这块市场蛋糕越做越大,资本方逐利而至,想要分食这块蛋糕。
对于已经有领先优势的小鹿妈妈而言,如何增强产品力成为抓住用户的关键。于是,小鹿妈妈开始在产品力上下苦工,在材料上,采用用于防弹装甲、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的聚乙烯纤维材质,不断裂、不起毛、牙线细滑、能够轻松滑入齿缝;在设计上,采用防滑手柄、调整防滑点,用产品端的细微改变改变消费者体验。
针对不同人群和场景,小鹿妈妈也推出了差异化产品。如针对儿童使用的专用款、针对办公、出差等场景功能的便携式独立包装等,同时引入到牙刷、牙膏、正畸系列产品,让口腔护理往全方位、多层次方向发展。
在更多元化的商品供给下,小鹿妈妈凭借性价比打入了百姓市场。
图源:小鹿妈妈SUPERDEER官方微博
但小鹿妈妈想要的极致差异化并没有实现。屈臣氏牙线、欧乐B牙线等产品,也都大致采用相同材质、具有相同功效;同时,山姆、京东京造、甚至几乎所有的牙膏品牌都推出了牙线产品,甚至不少高端酒店和餐饮品牌开始提供免费“牙线服务”,以期提升服务体验,强化商家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效应。
对于一个品牌的长效经营来说,单纯依靠“极端低价”,并不能建立强有力的竞争力护城河。但面对低门槛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们的围住堵截,小鹿妈妈似乎只能在“低价战争”中寻求优势。
重重压力之下,小鹿妈妈只能选择在流水线上与“时间赛跑”。
就像曾经的富士康,将对工人生产过程的控制视为自己的发展命脉,通过“无处不在的规训”和“绝对服从的铁律”,把工人训练成服从纪律的劳动者,最终服务于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目标。
这种模式如今在小鹿妈妈的流水线上重现。手机被禁止带入车间,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仿佛置身于一座无形的牢笼;上厕所要打报告,离岗片刻都要小心翼翼,一旦违反规定,罚款、批评便接踵而至......人都如同被上了发条的机器,不能有丝毫懈怠。
而在这漫长的劳作背后,是微薄的薪资和基本福利保障的缺失。据媒体报道,求职者层透露:“面试的美工岗位,工资给到4K左右”、“试用期社保也无法得到保障。”
这种不顾人性的管理制度,与小鹿妈妈之前宣传的“要做中国人自己的牙线品牌”的国货亲民形象背道而驰。对于一个旨在覆盖全体消费者的全民品牌而言,一旦激怒大众,势必引发强烈反噬,对品牌声誉和市场地位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
利他主义的胜利
从富士康员工跳楼、拼多多员工凌晨下班猝死、到小鹿妈妈“军事化”管理引舆论哗然,市场上其实一直不缺压榨员工的企业。但那些一味追求“去人性化管理”、“搞极端制度”的公司,其生产效率和产品销量真的会变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富士康,在“军事化管理”模式下,深陷“血汗工厂”的质疑,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郭台铭带领这家企业投入了很多精力和钱,甚至牺牲了部分增长速度,也没有完全消除它的负面影响。
企业管理,本质上是一场效率与人性的平衡试验。
在人性化管理上做的很成功地企业,非胖东来莫属,就连马云也能表示“胖东来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其他企业的不足”。尽管年初胖东来陷入“彩礼”争议中,被网友质疑管得宽,但其“利他”的底层逻辑并没有改变。
胖东来真正意义上出圈,得益于其员工福利频频被打工人推上热搜。据了解,胖东来实行“三三三”的分配机制:每年的利润,30%用于社会捐献,30%用于下一年的垫付成本,剩下的30%按照级别分给所有员工。
其中,一些员工福利还写进公司制度里,如员工享受30~40天带薪年假,管理层实现全年190天休假,高管统一配300多万的车;为员工设置十天不开心假,员工不想上班可请假,管理层不批就违规;甚至还设置了员工委屈奖,“按正常流程工作受委屈的,补贴5000~8000元”。
聪明的老板,知道如何尊重人的价值。换句话说,老板把员工当人,而非生产资料,自然会得到“广大打工人”的偏爱,在当下舆论场好感度爆表。
图源:胖东来商贸集团微信公众号
反映在数据上,河南省文旅厅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胖东来单日营业额超过亿元,与河南最火爆的5A级景区8天的总营收基本持平,网友甚至称胖东来为“不挂牌的6A级景区”。
胖东来的火爆,与同行业零售企业的困顿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胖东来营收近170亿元,同比增长58.5%,利润达8亿多元;与之相较的是,部分大型连锁商超不时传出关门闭店的消息,不断收缩经营布局。
“利他” ,是胖东来在管理中体现的经营理念。原因很简单:尊重员工能激发其内生动力,从而提供更优势的服务;而优质服务能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更好的消费体验带来信任,信任带来客流,客流则会带来持续的复购。这些,小鹿妈妈显然没有意识到。
再看牙线赛道。目前全球牙线市场正在经历强劲增长,2023年价值约为 7.298 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激增至1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1%。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35 亿人患有口腔疾病,牙线等牙齿护理工具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也就是说,牙线这一小众赛道发展前景依旧十分广阔。此次风波过后,小鹿妈妈倘若能够及时自省,并在管理层面做出有效整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