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一直在密切关注问界汽车的销量数据,讲真,看到那一路下滑的曲线图,我的心情和股民看见大盘暴跌差不多。还记得2023年底那会儿,问界M9发布时的风光无限吗?余大嘴在华为手机发布会上放言“这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司机都被这股狂劲儿给镇住了

结果呢?今年的销量就像是被扎了气的轮胎,一路跑气到底。数据显示,问界今年前两个月销量同比暴跌42.88%,近43000辆的总销量看着还行,但这可是在去年高基数上腰斩的结果啊!我去,这得多扎心!

问界的今天,其实就是典型的“抱大腿容易,长大腿难”的真实写照。当初华为拯救了奄奄一息的东风小康(现在的赛力斯),张兴海更是公开表态“就算宝马来谈合资,也不干”。这感情好比相亲市场上,被清华学霸看上的普通家庭姑娘,那种飘飘然的感觉,谁能不上头?

但婚后的生活从来不是蜜月期可以代表的。华为这个“男朋友”现在交了好几个“女朋友”:与奇瑞合作的智界、与北汽合作的享界、与江淮合作的尊界,甚至还有即将到来的与上汽合作的尚界。问界从“独生子”变成了“长子”,再变成了“众多子女之一”,这种从“宠爱”到“失宠”的心理落差,不亚于原配见证丈夫纳妾的心情。



最尴尬的是,华为线下门店的展位布局也开始变了。曾经问界稳坐C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智界、享界这些“小老弟”们开始强势抢占主要展位。你说这事儿搁谁身上不扎心?

我这些年看过太多车企的起落,说实话,问界的问题不只是华为“后宫佳丽三千”那么简单。产品本身也存在不少硬伤。就拿问界M7来说,定位中大型SUV,轴距还没它的小兄弟M5长,就这空间表现还敢和理想L8、魏牌蓝山叫板?那所谓的零重力座椅,打开之后直接从六座变四座,这不是典型的看上去很美,用起来很坑爹吗

更要命的是碰撞测试成绩。去年11月中保研测试,M7的A柱变形问题引发轩然大波。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和车辆结构两项只拿了个A(良好),而同期测试的理想L9、领克09都是G(优秀)。这种关乎生命安全的地方掉链子,比配置少两个USB口严重一万倍啊



抛开产品不谈,赛力斯作为一个此前主要生产几万块钱车型的厂家,突然间要为二三十万的高端车提供服务,这转型期的痛苦可想而知。我有个朋友去问界4S店保养,等了三小时才做完,出来时他苦笑着跟我说:“感觉他们把我当成买思域的了,不是买三十万的车。”

问界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奋起反击。M9的2025款刚刚推出,新M5 Ultra也杀入了20万级市场,M8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但说句不好听的,在新能源这个战场上,产品力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提升的,这需要技术积累和制造工艺的全面升级。

我记得有个老车主跟我说过一句话:“猴哥,买车就像谈恋爱,不是看对方有多少优点,而是看那些缺点你能不能接受。”问界的确有优点:有华为加持的智能驾驶体验,有比较舒适的座舱设计,有相对均衡的整车表现。但那些短板——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售后服务的专业度、品牌调性的一致性,这些都是实打实需要用时间和汗水去解决的问题。



华为的光环可以带来流量,但留住消费者的永远是产品本身的实力。赛力斯要明白,靠大树乘凉是不长久的,只有自己长成参天大树,才能真正在这个残酷的市场立足。

我倒不担心问界会就此沉沦,毕竟背靠华为这棵大树,资源和技术支持还是有保障的。但问界必须在这次“现实毒打”中清醒过来,正视自己的不足,加快提升自身硬实力。否则,即使华为再给力,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各位车友们,你们怎么看问界目前的处境?是继续看好它能东山再起,还是觉得它终将被更强的对手挤出赛道?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