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猫丨文

你永远不知道,在二手平台上到底会买到什么东西……比如,眼前这个裹满了墨绿色粉状物的不知名产品。


@小小的小刺

仅仅只是看一眼,我就已经开始呼吸不畅,似乎从鬼门关里溜了一圈。然后再一看价格,从几十块到上百上千块都有。我很难相信,这不是在搞抽象。

毕竟,谁会花钱买发霉的二手橘子啊?它最好的归宿应该是垃圾桶才对!


然而,上万个浏览,上百个想要的数据,让我不得不从概率上思考:就算其中大部分人可能是出于猎奇心理询问卖家,但会不会,真有那么一两个,是诚心想买的呢?

有的,兄弟,有的。前不久一位山东女子就以500元的高价成功卖出了发霉的橘子。网友们大为震惊,一边感叹人赚不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一边后悔自己曾经丢掉的发霉橘子们……


而从一众卖家的简介中,我也看到了这些人所瞄准的人群——需要做研究的学生们。


我这么说,倒也不是觉得清澈的学生们好骗。只是,在他们口中,包裹这些橘子的青霉菌,非常难培养……但这仅限于实验室里。一旦离开实验室,它就像疯长的野草一样,哪里都能活。


所以,在网上,你能经常看到这些学生们为了抢夺发霉橘子、发霉红糖、发霉酒精等各种常人避之不及的发霉物而大打出手、四处乞讨。



不过,玩笑归玩笑,大家一开始也没太当真。毕竟,实验室里怎么会培养不出这些东西呢?即使真养不出来,也会有专门的供应商,对接具体数据。

就拿橘子来说,橘子具体的品种、产地、运输条件以及发霉条件,这些都需要有明确的记录,但网络卖家一般不知道。提供不了准确的数据,那么实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严谨了。因此,很多时候,这些霉菌是不会自己进行采购的。


但不久前,真有一位网友培养出了实验室难得一见的菌子。

事情发生在去年夏天,一位浙江的网友回家后发现,自家的苹果居然长出了“蘑菇”,样子看上去有点像平时菜市场买的平菇。于是,她就随手发到网上分享了。


图源ID

结果没想到,网友们还在评论区里揶揄着,这苹果或许有点研究价值时,一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博士,就已经联系博主买下这颗“果菌王”了。


跨越了2000多公里后,“果菌王”顺利着陆,并在科研人员的鉴定下迎来了后续——这株长在苹果上的蘑菇,学名为裂褶菌,民间称呼为白参,是东南亚一带常见的著名食用菌类。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这只是一株普通的白参,但它却诞生在特殊的基质,苹果中。这展现了白参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为后续研究者们选育白参优良菌株提供了参考。


图源ID

“果菌王”这段传奇旅程,很快迎来了媒体们争相报道。不少在特殊环境中被培养出的蘑菇,也随之冒头,并被同一位博士(就是上图这位@我真的不能再喝了)收入囊中。


图源ID


图源ID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能在这些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吃上苹果味、水蜜桃味、葡萄味,甚至是咖啡味的菌子。


至于最近突然大批抛售的发霉橘子,或许是上述事件以及各种霉菌研究玩笑的“滞后反应”。只是,这些霉菌不仅对实验研究收效甚小,还可能会在“养殖”过程中,给自己带来健康上的隐患。


所以,大家也别因此后悔自己错过了什么天大的商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