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 (记者 杨小娟 文/图 )3月31日,西安市教育学会、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DeepSeek赋能教育、推行“位值评价”研究探索以及人工智能编程公益科普活动的启动会在宏景小学召开。西安市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院部分班子成员,各区(县)教育学会、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各开发区教育局、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局、西安航空基地学校管理服务中心等相关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校长、教师100余人参会。会议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质量评估监测研究部主任张建武主持。



本次会议旨在贯彻国家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战略部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围绕西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要求,开展DeepSeek赋能教育、“位值评价”研究探索以及人工智能编程公益科普活动,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以学术研究引领创新发展,构建“教育管理者引领一教师赋能-学生实践”的全链条数字教育生态,助力市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启动会上,张建武就西安市教育学会和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后续活动作介绍,本次公益活动将在西安市全域展开,从2025年3月31日持续至4月30日。分三部分开展:一是推行“位值评价”构建质量驱动的教育发展新常态探索;二是深入各区县开展Deepseek赋能教育公益科普活动;三是开展2025年西安市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针对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校长、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设计了差异化目标与实施路径,同时构建“市级统筹、区县联动、校际协作、科研技术单位加持”的立体化实施网络,并依托DeepSeek平台建立学习行为数据库,采用以生态化、差异性、进位态为核心的“位值评价” 体系,通过数据驱动引领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发展。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田征作了题为《知源自强 位值评价 构建质量驱动的教育发展新生态》的倡研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西安市教育学会将聚焦农村学校和城乡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搭建西安“源动力自驱合作体”平台,集聚全市优质教育学校的名校长、名教师、科研院校和市区县教研人员的学术资源,多线性赋能,助力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

田征分析了区县质量控制无大样本系统化过程性数据库提供服务支撑,尚未把“质量形成过程环节”抓到位、抓实切,还没有很好地把“人的学习工作内生动力”充分激发调动出来,一些学校质量目标仅处于“理想化、概念化、口号化”的模糊层面,缺乏数字化的目标定位,教育“内卷”严重等情况。他指出,解决这些问题,要以评价引领发展,解决的关键在于科学模型的建构。提倡“知源,自强”的发展理念,构建“位值评价”模型,以过程性评价检测的质量形成位次的进位变化,激发人的能动;用生态化、差异性、人文化、自主性、个性化、自变性为特征的位值评价新模型,激发质量意识,增强发展能量;通过“让每个人可能可为可发展”的活性管理,化解学习工作的“内卷”状态;推行变“分数”为“位次”,变“位次”为“位值”,以“进位变化值”审论发展的评价改革探索教学新实践。



随后,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西安市教育学会数字教育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刘佳怡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人工智能-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培训》的主题报告。刘佳怡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解析了AI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为个性化学习与课堂增效提供了全新的操作思路和方法。

西安市新城区语文学科教研员刘婷,听完报告后深受启发。她表示,“这次活动内容丰富且实用,尤其是‘位值评价’理念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我们今后的教研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方式。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带回去和我们教研员共同探索实践,努力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