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加速支援缅甸,但缅甸错综复杂的地缘局势和薄弱的应急体系,让灾后重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震后曼德勒机场跑道开裂、医院设备短缺,救援物资运输因道路损毁而受阻。

全文2969字,阅读约需6分钟

数据新闻编辑 陈华罗 实习生 何逸铭 新媒体设计 许骁 校对 刘军

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离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仅17公里,是缅甸近百年最强震之一,引发多座历史建筑坍塌,全国超半数省份进入紧急状态。中国救援队已携带专业设备连夜赶赴灾区,联合国紧急拨款500万美元支持救援。

这场灾难的破坏力远超常规地震量级,波及范围广,毗邻缅甸的泰国、老挝多地均有强烈震感,并有不同程度人员伤亡、建筑倒塌。地震造成缅甸当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医疗资源不足,据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此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缅甸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

缅甸此次地震的破坏力缘何如此巨大?

━━━━━

1900年以来的最强震之一

虽然国际上不同机构对缅甸此次地震的测量结果有所差异(我国地震台网显示7.9级、USGS检测7.7级),但都是一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

7.9级地震造成的破坏有多大?

据中国科协地球物理信息科学首席传播专家陈会忠介绍,一般来说,7.9级地震和8级相当,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500万吨TNT当量,美国当年投放日本的原子弹大约1万-3万吨当量,按此计算,此次缅甸地震相当于美国投放的上千个原子弹威力。


陈会忠表示,“初步计算这次地震破裂带大概有400公里,这个数据还需要重新校验,但是这说明这次地震确实相当大,当初汶川地震破裂带是300多公里。”

而且缅甸在第一次大震之后,接下来几天余震不断。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月31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1日上午,缅甸在28日遭遇强震后共发生了36次余震,震级从2.8级到7.5级不等。

此次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世鋐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地震位于缅甸弧地区,在历史上,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曾发生剧烈碰撞,形成喜马拉雅造山带。缅甸弧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弧,是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历史上,这个位置一直是地震频发的区域。


▲初步计算的缅甸地震烈度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团队

据USGS数据,1900年以来,缅甸发生了11次以上的7级地震,按平均时间来看,每11年就释放一次巨大能量,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12年5月东枝附近的地震,达7.88级(按USGS历史数据)。


同时,此次缅甸地震也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震级地震,接着发生的6.4级强余震则是第18次6级及以上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认为,这次地震断裂带附近就是缅甸人口比较聚集的地方,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倒塌,给应急救援带来了比较严峻的考验。

━━━━━

地震辐射范围广

震中曼德勒省人口是第二大省

此次地震所在的断裂带途经了缅甸多个核心城市和人口稠密区,震中最近的曼德勒省是缅甸人口第二多省份,也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内比都、曼德勒等人口密集城市都在地震断裂带的影响范围中。靠近震源的曼德勒市,是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该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在曼德勒,地震摧毁了多座建筑,包括该市最大的寺庙之一。据《缅甸环球新光报》报道,地震导致多地建筑物以及桥梁倒塌,其中一座桥梁位于曼德勒和仰光之间的一条主要高速公路上。

孙世鋐介绍说,曼德勒地区历史上地震很多,造成的灾害不是很重,但当地在近些年快速发展,商人涌入,人口密度变大,此次地震将造成严重灾害问题。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估,缅甸近80万人处于最剧烈的强震区,此次地震可能会造成1万至10万人的死亡。


地震发生后,缅甸官方公布的伤亡数据迅速攀升。根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12时,缅甸全国因28日强烈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2056人,另有3900人受伤,270人失踪。

靠近震源的泰国同样受到地震影响,截至当地时间30日6时,泰国受灾地区包括清迈、清莱等17府和曼谷地区,根据泰国曼谷急救中心公布的数据,缅甸强震已导致曼谷18人死亡、33人受伤、78人失踪。

━━━━━

缅甸经济发展缓慢

医疗设施捉襟见肘

作为东南亚最贫困国家之一,缅甸近年经济发展并不理想,2024年世界银行一项报告称,缅甸现在的贫困率比过去六年任何时候都高。

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驻缅甸代表处(OCHA Myanmar)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从2021年2月初至今,缅甸仍有超过1500万人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

2023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一项报告称,在缅甸,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严重营养不良。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缅甸每千人医疗床位仅1.1张,不及全球平均水平,每千人拥有医生不到1名,医疗资源捉襟见肘,此次地震带来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缅甸地震发生后,国际救援委员会(IRC)缅甸主任穆罕默德·里亚斯表示:“缅甸已有超过190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加速支援缅甸,但缅甸错综复杂的地缘局势和薄弱的应急体系,让灾后重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震后曼德勒机场跑道开裂、医院设备短缺,救援物资运输因道路损毁而受阻。

专家警告,若次生灾害防控不力,伤亡数字可能进一步攀升。

缅甸强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第一时间宣布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紧急协调救灾物资。

据悉,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已于29日上午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这是首支抵达缅甸的外国救援队伍。应急管理部派出的中国救援队已经抵达缅甸灾区实施救援,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的物资和救援队也已抵达缅甸开展救援。除此,蓝天救援云南队、香港特区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更多力量也奔赴缅甸震中。

3月29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李明应询表示,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已经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派出两支救援队,提供帐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等灾区急需物资。同时李明还表示,中方还将视缅方需要继续提供援助。

当前,曼德勒城中的废墟亟待重建,缅甸正面临三重致命考验:持续的余震威胁、雨季即将到来的次生灾害、因经济困难而难以维系的救援。这场地震不仅撕裂了地质断层,更暴露出一个国家在板块运动与人类发展失衡中的脆弱性。

在国际社会紧急驰援的同时,如何修复被地震摧毁的不仅是建筑,更是这个东南亚国家本已千疮百孔的社会根基,将成为摆在所有关心缅甸的人面前的世纪难题。

参考资料:

九派新闻《专家解读缅甸地震:威力相当于上千个原子弹爆炸》

新京报《断电、着火、房屋被掀翻……缅甸震后“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差”》

新华社《科普丨缅甸地震破坏力缘何如此巨大》

红星新闻《缅甸7.9级地震,特朗普承诺援助,前官员打脸:美国已没有了救灾能力》

新华社《中国向缅甸提供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

值班编辑 康嘻嘻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