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弃往日的虚伪伎俩,直截了当地抛出“矿产协议2.0”,其内容之激进、要求之苛刻、打劫之狠毒,几乎置乌克兰于死地。
特朗普这一次,不再装了,而是直接明抢:升级美乌矿产协议2.0,能抢的都要抢,这将置乌克兰于死地!
特朗普不仅几千亿美元对乌援助定性为“年息4%的商业贷款”,更要求乌克兰将矿产、港口、机场、国有企业等核心资产的未来收益全部纳入美方主导的“重建投资基金”。
从2月的“资源抵押”到3月的“全盘接管”,美国的“明抢”逻辑暴露无遗,而泽连斯基政府在经历数月博弈后再次厉声回应:“不承认协议,将退出谈判!”
从“5000亿稀土抵押”到“主权收割”,美国援助的债务陷阱,一步步将泽连斯基逼入绝境。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累计向乌克兰提供超1200亿美元援助,却在2025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这笔“民主支援”转化为“商业投资”。
2月初,特朗普首次提出“以5000亿美元稀土资源抵扣援助”,要求乌克兰开放稀土、石油等战略矿产的独家开采权。
尽管泽连斯基政府以“安全保障”为条件试图平衡,但美方在2月26日推出的第一版协议已暗藏玄机。
乌克兰需将资源收益的50%注入联合基金,且基金管理委员会5人中3人由美方任命。
然而,这只是掠夺的开始。3月曝光的“矿产协议2.0”堪称“主权收割机”。
协议要求乌克兰所有国营和私营企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润、港口运营收益、机场使用费、国企营收全部纳入基金,美国享有“优先购买权”和“收益分成权”。
按照协议,基金收益需优先偿还美国援助本息(含4%年息),乌克兰只有在“还清债务”后才能动用剩余资金,重建乌克兰要等到100年以后。
更致命的是,协议未包含任何安全承诺,反而禁止乌克兰将资源收益用于军事防御,等于切断其“战争输血线”。
特朗普这不是合作,而是用援助编织的债务绞索,乌克兰的子孙后代将沦为美国的经济附庸。
这就是典型的明抢了。
从争吵到决裂的120天,美乌围绕矿产协议的博弈,堪称强权政治的活教材。
2月3日,特朗普公开宣称“要从乌克兰获得任何我们能得到的东西”,开启“狮子大开口”模式。
2月10日,美方提出5000亿稀土抵押方案,遭泽连斯基以“缺乏安全条款”拒绝。
2月25日,双方勉强达成初步共识,却在2月28日白宫会谈中,爆发激烈争吵:特朗普要求新增港口、机场控制权,泽连斯基愤而离场,协议签署搁浅。
进入3月,美国的“强压模式”全面升级,威胁终止“星链”服务,导致乌军通信瘫痪,在联合国否决乌克兰和平决议,甚至暗示支持乌克兰“政权更迭”。
3月27日,美方提交的新版协议草案,其胃口已从单一资源扩展至“全产业链控制”。
敖德萨港、基辅国际机场、乌克兰国家石油公司等核心资产的运营收益均被纳入基金,且美国对资源的“优先购买权”覆盖至第三方合作。
特朗普升级的矿产协议2.0版本,无异于直接对乌克兰狂砍三刀:
第一刀,美国将军事援助定性为“贷款”,本质是否定乌克兰为抵御侵略付出的牺牲。
第二刀,美国明确拒绝乌克兰安全保障,反而以“推动俄乌单独和谈”相要挟,暴露其“利用冲突谋利而非止战”的真实目的。
第三刀,美国的基金条款将使乌克兰丧失资源定价权和产业决策权,直接阻碍其加入欧盟的前景。
面对“要么签字要么断援”的威胁,泽连斯基终于在3月30日厉声回击:“乌克兰拒绝成为任何国家的殖民地,将退出矿产协议谈判!”
然而,乌克兰的抗争面临现实困境:依赖美国70%军援的现状,让“断援”威胁成为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特朗普政府已放话“乌克兰永远不可能加入北约”,并通过“暂停军事援助”“削减星链服务”等手段施压,试图迫使泽连斯基屈服。
美国试图通过“矿产协议2.0”达到经济掠夺与战略操控的目的。
特朗普以高利率贷款绑架乌克兰,要求其上缴矿产、港口、机场和国企资产,企图将乌克兰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无异于将乌克兰置于死地!
当“援助”沦为掠夺的工具,当“合作”变成控制的幌子,所有中小国家都需警惕:在霸权主义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双赢”,只有“通吃”。
泽连斯基成为了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