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听说“雷英夫”这个名字,大概都是因为,他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最早预判了美军将在仁川登陆的人。不过近些年来,这个说法越来越受到学界的怀疑。比如解放军军科院的卢建东、韩国学者徐相文,都认为最早预判仁川登陆的其实是毛泽东,而雷英夫晚年的回忆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

雷英夫,1921年出生于河南孟津,据他本人回忆,他在1938年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受到毛泽东的举荐,前往重庆叶剑英处工作。后来回到延安,他一直在统帅部从事参谋工作,长期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军委领导人身边工作。

他担任过中央首长的军事顾问、军委作战局副局长、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等等。雷英夫说,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制定重大军事决策的过程,“我都亲身参与了,有些事情由我具体传达落实。”



雷英夫最著名的事情就是预测仁川登陆。1991年,雷英夫在《抗美援朝战争回忆断片》这篇文章中说,1950年8月23日,他和同事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一致认为敌人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很大”。

当天晚上,雷英夫就去了西花厅找到周恩来,向他汇报了这个判断。周恩来听后非常重视,立刻向毛泽东做了报告。毛泽东听后也很重视,要周恩来带着雷英夫当面向他汇报。

见面之后,毛泽东问雷英夫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雷英夫回答:“按照毛主席历来教导的实事求是的办法,解放思想,对抗作业,七嘴八舌,最后得出结论。”

注意,这是雷英夫在1991年的回忆文章中的说法。到了6年后,即1997年,雷英夫出版了他的口述回忆录,其中对1950年8月23日晚上发生的事情有了更详细的回忆。



据最新的回忆录记载,雷英夫和他的同事们不仅判断美军要在仁川登陆,而且就连登陆时间都做了预测:9月15日是大潮,美军在这一天登陆的可能性极大。

雷英夫在向毛泽东汇报理由的时候,不再是空泛的“按照毛主席历来教导的实事求是的办法,解放思想,对抗作业,七嘴八舌,最后得出结论”,而是列举了大量的朝鲜西海岸的水文资料。

他对毛主席说:9月到11月,美军仁川登陆有3个最好的时间,其中9月15日最为合适,因为那天涨潮的时间有2次,一次是上午7时左右,一次是下午7时左右。

毛主席听后很是重视,要求严密关注战局,并把我们的看法向斯大林、金日成通报,供他们参考。

雷英夫的这两段回忆的奇怪之处在于,6年之前他的回忆还很模糊,6年之后却格外详细,不但预测出了时间,还有详实的水文资料作为论据。按理说,随着年纪变大,应该是早年间的更详细,晚年的更模糊才对,雷的回忆却正好反了过来。



军科院的卢建东经过考证,找到了一本由日本军方编写的《朝鲜战争》,这本书在1990年被翻译到了国内,还有一本1993年出版的《驾驭朝鲜战争的人》。这两本书中都引用了当年美军内部研究的水文潮汐资料,时间日期和雷英夫回忆录中引用的数据一模一样。

然而,问题的漏洞在于,美军引用的数据是按照东京时间来的(当时美军总部在东京),比北京时间要快一个小时。正常来说,雷英夫的时间应该减去一个小时才对!

假如雷英夫的回忆是真实准确的,他也不是仁川登陆的最早预测者。韩国学者徐相文翻阅史料,找到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在1950年7月2日发给莫斯科的一封电报,电报中他向斯大林汇报了毛主席当天和他的谈话。

其中明白写道:“……同时,毛泽东以为有必要在仁川建立巩固征地,以加强汉城地区的防御,因为美军有可能登陆此处。”

7月2日,比雷英夫回忆录中的所说的8月23日要早了近2个月!

徐相文说:“仁川登陆作战最早最初预测的是雷英夫,这已几乎成为一个定论被公认。直到近年《罗申7月2日的电文》问世,才表明毛泽东才是最先预见仁川登陆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