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上周末,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苏州上演。

演出阵容强大,有盘尼西林、许巍和薛凯琪、声音碎片、筷子兄弟等耳熟能详的明星登台表演。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场高规格音乐会,却是由一家科技公司主办和发起。其背后的缘由来自一次承诺,原来追觅创始人俞浩曾经向员工们承诺,请每个人看音乐会,这两天,他就在朋友圈宣布「请每个员工看演唱会,说到做到」,兑现承诺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出未来将「追觅音乐节」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音乐节IP。

01 先进产业需要自己的文化IP

这次音乐会并非一次冲动的临时起意,而是有着很长期主义导向的规划。造节和培育文化IP,往往是一个强势产业和成功企业的象征,比如,百年汽车文化生生不息,就因为围绕燃油车构建的文化和节日,从达喀尔拉力赛到F1赛事,再到汽车改装文化,都有着很饱满的文化内核和辐射全球的影响力。尽管燃油车已是落后的科技树,大家今天仍然会觉得新能源车少了点引擎轰鸣的「灵魂」。

因此,先进技术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影响力,二者是互相交织和激发的。追觅音乐节,就是一次有益尝试。从产业规模和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程度看,上一个百年看汽车,智能家电和机器人产业理应成为下一个百年产业,也应该有自己的专属节日和文化基因。

其实,这也不是俞浩第一次「有所表示」。以往俞浩会为员工们准备七夕礼物、请吃夜宵等暖心事件,凸显出追觅独特的企业文化——始终将员工视为「家人」,用行动传递关怀。

家和家人,是追觅文化内核中的高频词汇。追觅提供的都是自主决策和性能优越的智能家电产品,从根本上是把用户从繁重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生产力用于改善生活,这里面有很硬核的部分,是极客的、是追求极致技术的,也有很软性的部分,其产品创新的根本意义,就是为家庭为生活而存在。追觅品牌主张里的创新科技赋能生活,就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追觅的「老板请吃宵夜」活动,就是把员工和家人甚至家庭宠物们都请到了一起。我想起,大概在上世纪末,我的一位长辈曾经去外企工作过一段时期,有一次公司掏钱请员工和家人团建度假,让小小的我第一次坐飞机和海轮,离开内陆贫困县去了海边,拥有了一个望远镜和一个海螺。诸多人生经历的第一次都来自于那次公司旅游团建,成为一位员工、一个幼童和一大家人毕生难忘的经历。

好的员工关怀是如此具有「穿透力」,会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停留几十年,文化的力量恒久绵长,是如此不能被低估。

多说一句的是,我一直觉得俞浩是有理想主义的那种技术狂气质,他把学生时代的兴趣爱好变成创业,把实验室成果变成一家行业小巨头,他总把「做第一」挂在嘴边,凡此种种,都有一股少年气在,主办这次音乐节更加印证了我对他的这种感觉。

一家公司选定的员工关怀内容与符号,很能体现着创始人的性情和爱好。我想起有一次骑行天府绿道,遇到三个骑着小布单车的青年,聊了几句,原来他们都是宝岛眼镜的员工,骑车去另一家店开会,董事长王智民因为喜欢骑行文化,尤其是喜欢小布单车,给每个普通员工都买了一辆小布单车,这款单车价值过万,后来我每次路过宝岛眼镜门店,看到门背后藏着员工的单车,就会想起他们有一个中二少年的老板。这样的老板,很真实,也很亲和可爱。

音乐节也好,骑行文化也好,都充满着生命力与激情,代表着宽松融洽的内部氛围。有段时期,部分大厂推崇一种苛政文化,比的是对员工极限施压,更有「上班三个月,离职倒赔公司50万」的竞业事件时有发生。办公室里的甜点没有了,加班打车补贴也没了。这当然也是一种收缩期的无奈。

追觅这次「大手笔」的员工关怀,其实在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语境里消失已久,的确是传递出一种良好的信号,那种企业内部融洽乐观向上的氛围,好像又回来了,科技公司应该卷一卷员工福利了。

02 文化突破背后是技术创新

但我们必须得承认,好的公司氛围,最根本的保障,还得是企业必须处于高速增长期。能出业绩,能增长,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不增长什么都会是问题。

这也是为何,追觅不仅仅是愿意,也是有能力提供相对宽裕的内部氛围和文化建设,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员工关怀和企业文化上的敢为人先,离不开底层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上的敢为人先。这次追觅科技「生而无界」发布会和AWE展会上,就展现出了澎湃的研发能力和凶猛的跨品类扩张实力。

比如,从清洁家电赛道杀入了大家电赛道,先是宣布要做全智能生态,而后在AWE 2025上发布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甚至是洗碗机、油烟机等厨电在内的多款产品。敢于撼动有着多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稳态传统行业,的确能看到许多的少年意气。

而把具身智能算法、高速数字马达、激光雷达、仿生机械臂、仿生多关节机械手这些「尖端技术」塞入家电行业,更是突破常理—— 一个扫地起家的公司,却有如此多的核心技术。

就拿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来说,在扫地机器人上增加了一个小小的手臂,增加了捡垃圾和收纳能力。从具身智能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好的起点。意味着,在渗透率很高的扫地机器人上,第一次出现了能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能力。实际上,已经从扫地机出发,半只脚迈入了家务机器人的范畴。

追觅的梦开始于高速数字马达,俞浩曾说,「我认为突破要从最核心的东西切入,而不是从其他地方绕,所以我们要深入到高速数字马达内部」,作为全球首家马达转速突破20万转/分钟的企业,追觅再进一步,把这个实验室转速在量产产品上变为现实。几天前,追觅推出的Z50 Station尖端智能自集尘吸尘器就达到这一转速,从而实现350AW的大吸力,突破了天花板。

也正是带着这些尖端科技出发,追觅跨界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领域,从智能清洁到智能家电,从吸尘器、高速吹风机、智能洗地机、扫地机器人等品类出发,逐步渗入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空气净化器,乃至大家电领域,成为「超级硬件工厂」。

我总结这种扩张策略,叫「把大象装进口袋」,把超预期的技术塞进老赛道里,在老赛道旁边新拓出一条新赛道,功能上超预期,从而获得新的定价权。

但追觅不是为了炫技去硬上新功能,而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比如,加入机械手是为了精细化清洁和物品整理归纳,搭载仿生机械足是为了越过家庭阳台或卫生间的滑轨等障碍,进一步拓宽清洁边界。

在洗地机方面,针对越来越多的家庭养宠需求,追觅发布的 T50 Ultra 洗地机,搭载灵宠除臭泡沫洗技术,能清除各类顽固污渍,去除宠物尿渍和异味。

消费者愿意购买,甚至愿意花以前几倍的钱来购买,是因为功能和性能的「超预期达成」,从这层意义上,诠释了「优质产品带来美好生活」。

超预期的技术还在持续累积中,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达6379件,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155件。

定价向上,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也在持续向上,品类还在拓宽,同时伴随技术复利,研发成本摊薄,实现降本提效,堪称戴维斯N击。截至2024年12月,追觅扫地机器人机械臂家族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台。

追觅是生来全球化的,出道就带着创新的技术和性能领先的产品,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先从源头占据技术高地,再借势中国软硬件一体的独有经验俯冲全球市场和旧有玩家,实现后来居上地扩张。

仅列举部分全球化成绩便可清晰感知这一点,2024年1-12月,追觅科技在德国、法国及波兰的扫地机器人市占率均为第一,分别达到了42%、29%与30%。在亚洲市场,追觅科技也保持着强劲的势头,2024年1-12月,追觅科技在新加坡的扫地机器人市占率位居第一,达32%,同时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洗地机市占率分别达到 45%、40%、27%,均为头名。

目前,追觅科技旗下产品已经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全球线下实体门店入驻已超6000家,全渠道会员总人数已突破1100万人,全球市场累计服务超过2100万家庭。

03 做世界的小孩

对内关怀,和对外的公益,实际上都代表着企业向善的输出。追觅的核心价值里,始终包含着一条叫惠及人类,这既包括着产品上惠及人类,俞浩构想中的追觅更像一家科技生态公司:将核心技术「大脑」(智能算法)和「心脏」(高速数字马达)应用到更广泛领域,从单一公司转变为一个多元生态。最终目标是做一些能促进生产力提升十倍、百倍的事。一言以蔽之,用生产力,提升幸福感。

也包括公益层面惠及人类。有意思的是,追觅从诞生伊始就有着很强的全球视野,在智能制造领域,是产品全球化的标杆,做公益也是如此。

不久前,追觅正式发布「做世界的小孩」全球公益计划,聚焦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儿童,以科技为纽带,点亮他们的科技梦想,助力每一个 「世界的小孩」探索更广阔的天地,着眼点是授之以渔。

俞浩常说:「公益不仅体现在捐款捐物上,给世界贡献知识,更是最大的贡献。」

因此,追觅为「做世界的小孩」规划了一系列举措。在科技课堂方面,将开展编程、AI、机器人等课堂,通过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场景,培养孩子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领域,开展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堂,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这一全球公益计划,已率先在中国甘肃、非洲、东南亚等地开展。追觅已持续4年,从爱心助学、筹备活动,到实地进行公益研学夏令营,为甘肃的孩子带去知识与关怀;跨越1万多公里,追觅让非洲埃及和摩洛哥的孩子们体验到人工智能,孩子们兴奋地表达感受:「原来机器还可以和我对话」,「能给我介绍一下中国吗?」

追觅还把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带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带他们学习AI知识,体验3D打印。而到了非洲,也为当地1000多名师生营造更优质学习环境。

总结说来,这些公益举措的最大特点,始终是围绕着用科技的手段,从教育端着手,给孩子们种下科技的种子,传播知识,静待发芽,帮助各地的小孩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好的员工关怀与公益行动是具有穿透力的,穿透时间,穿透国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能走得很远的企业,是需要很强文化内核的,公益和员工关怀都是其中的必修课。特别是对于技术企业来说,技术攻关是非常辛苦的,在不断试错中,挫败感时刻相伴,只有良善的企业文化,才能进一步妥善保护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的凝聚力,并激发出来,方能助推企业做大蛋糕,提供更充分的养分去滋养员工和世界,形成一种周而复始的正向循环。

对于技术型企业来说,用科技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背后需要的是一种「只做第一」和突破技术边界的极致精神,但只有极致精神是紧绷和冷酷的,一家企业不能只有硬派的一面,技术至上一路狂奔的,也需要注入人情味与文化内核。这一次音乐节,追觅和俞浩让我们看到了更丰富的另一面,而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仅介绍公司,不构成推荐股票的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