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爷爷突然心梗去世了,她的父母与奶奶为此互相埋怨:怎么不早点发现?早点送医院就不会走了!

我不解:“90岁的高龄,走了也不需要太伤心了吧?何苦一家人为这事吵架呢?”

朋友给我一个白眼:“我爷爷一个月10000多的退休金,每月给我妈6000块,这下全没了。我妈自己退休金一个月才2000多块。”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网上有人说:假如你有500万,儿女恨不得你早死,而你每月都有退休金,儿女怕你早死。

歌唱家黄安曾经讲过一段非常扎心的话:当你老了,你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嫌弃,除了你的房产和存折。因为爱下一代是人性,不孝上一代也是人性。



01

要是父母有高额的退休金,子女格外害怕他们“突然离去”。

但是,父母若是有不菲的存款,那就不一定了,说不定早就等着继承遗产呢。

话说出来有点恐怖,但又确实是人性的呈现。仔细琢磨,就会发觉此类情况并不少见。

有的老人勤奋节俭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攒下了一笔养老钱,但是,被不孝顺的儿女知道后便想方设法套走,等自己真正生病了,不仅没钱得到较好的治疗,更令人生气的是子女毫不隐藏盼着老人“快点走”的想法,令人无比心寒!

有人留言说:我爸把钱给我弟媳不到半年查出肺癌,我弟媳拒绝给我爸看病,连我爸的身份证都藏起来一年,我爸从查出生病一年半就走了……




老人可怜,儿媳妇可恨哦!

如果老人存款多,而且经常给孩子灌输这类思想:“我们老了以后,我们的房子、钱还不都是你们的?”

这会让孩子们在心里默认为这些钱都是他们的,所以你活的越久消耗越大,他的财产就会越来越少,他怎么会盼着你活得久呢?恨不得马上据为己有。

若是孩子多,可能他们之间会暗自琢磨着遗产该如何分配,使劲盯紧父母的财产,唯恐被其他兄弟姐妹们拿多了。

因为这类悲惨事件的出现,有的老人学聪明了,未雨绸缪,不再随便跟儿女透露自己的存款情况。



02

在网上看到有位阿姨说,她已经存了100万的养老金,但她没跟儿子和女儿透露,偶尔儿子问起来,她只说自己有20多万存款。下面有很多跟她同龄的老人坚决支持她的做法。

是她的儿女贪财又小气吗?倒也不是,主要是她看透了人性。她这样隐瞒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避免引起她与儿女之间的矛盾。儿女要是知道她有这么多钱,但凡有难时就会期待她能出手帮忙,若是不帮的话,难免心生嫌隙。

二是避免儿女之间产生矛盾。儿子和女儿之间家庭经济状况不一样,生的孩子多少也不一样,若是支持这个、支持那个,两个孩子之间没能一碗水端平,也会徒增姐弟之间的矛盾。

这位阿姨的想法代表了不少老人的真实想法,他们希望老年生活有尊严,就要把握住自己手里的资产,因为这是自己的底气。

特别是那些看清自己孩子不太孝顺的老人,早就想着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03

相比固定的存款,有高额退休金的老人则“待遇”好得多。因为,只要他们活着,儿女就有稳定的现金收入,就怕这个“稳定的收入渠道”一下子没了。

有位网友说:父亲已经中风两年多了,血管堵得严重,生活无法自理。一直是母亲悉心照顾着他。

今年70岁的母亲也老了,很难一个人照顾父亲,于是姐俩商量着让姐姐去照顾父亲。虽然姐姐还不到退休年龄,但工作不稳定,在个人的学校托管做辅导老师,一个月3000多块,不如去照顾父亲,拿父亲的退休金给她发工资。

她们希望父亲好好活,多活几年,至少要等到姐姐交完社保。

有时,并不是孩子不孝顺,也不是孩子太自私,而是孩子能力有限,而生活压力又大,不得不寻求父母的帮助。



04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所有的子女都觊觎父母的存款,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孝顺的孩子,无论父母有没有钱,都会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家庭不是利益的角逐场,更多的是亲情的陪伴和温暖。

作为父母的儿女,同时也是有儿有女的中年父母,我认为:爸妈年纪大了手里得攒点养老钱,自己兜里有才是最踏实的。咱们做儿女的,千万别总盯着父母的存款,寒了老人的心。
父母能帮衬孩子的时候都尽心尽力,这恩情咱们得记着。父母的付出咱们要用孝心来回馈,不能觉得理所当然。
说到底,父母心甘情愿为我们付出,我们也要真心实意让父母晚年舒心。平时多陪爸妈唠唠嗑,定期带他们体检,逢年过节准备点贴心礼物,这些实实在在的关心比什么都强。
只有把父母的晚年生活真正放在心上,才算对得起他们把我们拉扯大的恩情。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